京剧《一丈青》率先试水 江城迎来沉浸式小剧场
刀马旦的花枪 从观众头顶掠过
8月5日晚,沉浸式京剧《一丈青》登陆武汉剧院全新搭建的小剧场,这是第十届“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中最受观众关注的项目之一。
《一丈青》演出现场
扈三娘的花枪从前排观众头顶呼呼掠过,矮脚虎王英在所有人眼皮子前翻转腾挪;你能看清矮脚虎说起梁山泊座次时满脸的志得意满,也能在故事结尾处,洞察手执红绸出嫁的扈三娘脸上一闪而过的落寞……
所有细致的观剧体验,都是因为“近”。
8月5日晚,沉浸式京剧《一丈青》登陆武汉剧院全新搭建的小剧场,这是第十届“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中最受观众关注的项目之一。近两年在上海爆火的“沉浸式小剧场演出”,终于来到江城观众家门口。现场 前排观众忍不住躲花枪
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一丈青》中扈三娘的扮演者、武汉京剧院青年演员方佳欢提到,《一丈青》其实是老戏新改,60分钟故事源于京剧剧目《扈家庄》,讲述“一丈青”扈三娘与矮脚虎王英、豹子头林冲等梁山好汉酣斗于扈家庄,最终扈三娘败北并嫁与王英的过程。
但是,这场《一丈青》给观众的体验是全新的——观众第一次与演员“近在咫尺”。
何为沉浸式?极目新闻记者现场采访发现,与其他小剧场面积较小、座位少、舞台设置在观众席正前方的基本格局不同的是,《一丈青》的舞台是一条宽不过两米、蜿蜒呈蛇形的小道,而观众席则沿这条小道设置,80个座位将舞台团团围住。空间设置的变化,让观剧效应彻底不一样了。
剧情中段,扈三娘与下山征讨扈家庄的王英对阵,扈三娘手执花枪一个旋身,紧靠台前就坐的观众甚至不自觉躲闪。
观众更细腻地捕捉到了演员的“内心戏”:王英奉命下山时先是满脸志得意满,说起扈三娘的美貌时又禁不住猥琐地挤眉弄眼……饰演“王英”的张青民憧憬完扈三娘的美貌扬声一喊:“你们看到那扈三娘了吗?”一位小观众清脆回应:“看到啦,好看!”
幕后 演员连喘气声都要控制住
沉浸式的体验还来自包裹式的舞美。
小剧场面积大约170平米,为配合《一丈青》的整体氛围,剧场在四周墙面上画满连绵起伏的山峦布景,蛇形舞台周围则放置山石、木桩,再配合灯光和整体调色,现场极有艺术感地还原了故事地貌氛围。
演员的出场方式也彻底告别了固定台口:扈三娘的出场是从观众席中穿过,王英则是在灯光暗时抢先窝在蛇形舞台的一个拐弯处,灯一亮,他利落跳上了舞台。
“我算是老戏迷了,带孩子看京剧也有好多回,今天是第一次这么零距离地看演员们的表演,特别兴奋。”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带着8岁女儿来现场的汪女士激动表示。
观众感受到的新,是对演员的考验。接受采访时,《一丈青》的三位主演都表示,不到半米的观赏空间,需要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全要到位,甚至连喘气呼吸都要有所控制。“平时的舞台因为距离感会弱化甚至模糊演员的问题,但沉浸式小剧场就不行了。”方佳欢提到。当然,演员们也都表示,“我们也不由自主更卖力了。”
产业沉浸式小剧场在汉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一丈青》的尝试也是“沉浸式小剧场”模式在武汉的首度试水。在上海,“沉浸式小剧场”经数年培育已成为都市文化演艺新空间的代表——全年演出380多场仍然一票难求的音乐剧《阿波罗尼亚》,16个小剧场聚集于同一栋亚洲大厦,都创造了标杆意义的文化现象。
“戏曲节办到第十届,我们有一个求新求变的欲望。”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时,武汉市演出公司总经理、《一丈青》出品人龙泉坦言,几年前在上海看到沉浸式戏剧代表作《不眠之夜》时,他就一直想在武汉寻找类似合适的项目。
恰好此时,武汉剧院食堂重新整修,他们很快决定,要在这个原准备变成会议室的场所里建一座小剧场。而要立足武汉“戏码头”去选择剧目,京剧、汉剧和楚剧中无疑京剧的接受程度最高,“加上《一丈青》剧情紧凑,打起来好看,武汉京剧院又有一批脱颖而出的年轻演员……”
从有想法到站上舞台,《一丈青》的诞生前后只用了两三个月。龙泉表示,这将是“沉浸式小剧场”的一个开端,待《一丈青》连续10天的演出落幕,他们会思索音乐剧项目的落地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