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一代的京剧学员一样,郭霄走上这条路是出于自己对京剧的兴趣,然而,这条路很长,不是仅凭着热爱就能一路顺风坚持到底。在很多个瞬间,是艺术穿越时空的魅力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她,帮她找回初心,充满期待地登上舞台。
郭霄
中共党员,国家京剧院演员,工青衣、花衫
师从:艾美君、李维康、刘秀荣、杨秋玲、王志怡、陈淑芳、董圆圆、谯翠蓉、张洵澎、李金鸿等
常演剧目:《四郎探母》《杨门女将》《红鬃烈马》《穆桂英挂帅》《宝莲灯》《谢瑶环》《白蛇传》《党的女儿》《蝶恋花》等入迷
郭霄一看就是乖乖女,和她在舞台上演的那些人像极了,不是名门千金,就是娴静淑女。朋友们说起她来,一定会有三个字——很懂事。
今年是郭霄进入国家京剧院的第十二年,她还是坚信“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道,三天不练观众都知道”,天天在家练唱功,去单位练身段。一场戏下来,她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害怕什么,哪个唱段处理得不够如鱼得水,音高音低不在最理想的状态,连接转换不够好,回去就会加练。不钻研业务的时候,她也不社交,要么在家看看剧,要么出门和闺蜜逛逛公园,生活无比简单。
这也难怪,郭霄的母亲是京剧演员,父亲是演奏员,小时候,家里有很多漂亮的头饰,郭霄经常拿在手里看,也想戴在自己头上,有一次,爸妈在台上演出,她在观众席乱跑,被工作人员一把抱住,她往台上一看,所有的阿姨都戴着亮闪闪的头饰、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唱戏,她也想像她们那样。于是,郭霄从小就是尖子生,师从京剧圈里的各位名角,一路上被重点培养,把一个淘气丫头教成了大家闺秀。
毕业那年,几十个同学里,仅四五个进入了国家京剧院,其中只有郭霄拿到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女主角,排的第一出戏就是新编历史剧《大漠苏武》。郭霄演苏武的年轻妻子胡阿云,刚毕业的新人创作一个新角色,没有经验,什么都是新鲜的,和经验丰富的前辈艺术家们一起排练、演出,压力也很大。进国家京剧院的时候,院长对这一批新人说的都是业务上如何提高,唯独对郭霄说的是“你的体重要减减”。排完《大漠苏武》,用功加上压力,郭霄瘦了十几斤。好在,角色本就是一个小姑娘,和郭霄当时的状态很贴合,首演就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这出戏也成了郭霄的代表作。互动
统戏演多了,不免会想念创作新剧的新鲜感,新剧目演时间长了,又想演一演老剧目。郭霄常演《杨门女将》《四郎探母》,票房一直不错,老年观众居多。前几年,国家京剧院排过一个实验剧《浮士德》,与德国一家剧院合作的,用的是西洋乐器,贝斯、吉他还有电音,唱腔还是京剧的唱腔,非常混搭。年轻观众觉得很有意思,老观众也许接受不了,但是郭霄相信,需要经历这样的尝试和碰撞,在不断的探索中为京剧带给各种新的可能。
在台上,面对的观众不一样,互动的感觉不一样,郭霄的表现也不一样。总的来说,观众越热情,她会越自信,发挥得越好。如果台下观众不多,可能紧张感少了,但也多少会有失落感。要是上台一看,今天观众坐满了,她会有点紧张,也会告诉自己:好好演,要对得起大家。
每一个剧场的观众群体都有一些差别,国家京剧院所在的北京西城区往往知识分子特别多,看戏的时候也比较含蓄内敛,长安大戏院则是老戏迷最爱去的剧院,观众非常热情。郭霄最怕单位包场观看的演出,观众不是自发来看京剧的,一场戏看下来没什么反应,让演员觉得掉进了凉水盆里,心里直打鼓:今天是我演得不好还是怎么了?对京剧演员来说,观众的反应就像催化剂,上台第一个亮相,台下就有人叫好,哟,今天的观众很热情,等着我们上台呢,再唱一个高音,又有人叫好,嗬,今天的戏迷多,懂戏,演着有劲头,再使一些精心设计过的技巧,观众立马鼓掌了,演员会更来劲,越演越顺畅。
郭霄最享受的瞬间,就是一场演出结束,感觉今天的状态特别好,观众也看得高兴,她就对自己很满意。一旦演出不顺利,观众反应冷淡,她心里也过不去,一直到下一场演出,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演好了才舒坦。迷茫
前年,郭霄去西藏演出了两次,觉得那个地方真的太值得去了,天气特别好,景色特别美。在高原上,她也有高原反应,唱起戏来有点缺氧,前几天洗头、洗澡也不太方便,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她的好心情。
今天,京剧演员需要具备更全面的技能,才能创作出一个受观众欢迎的新角色,京剧各个行当之间也相互融合。郭霄工青衣、花衫,花衫是一个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融合了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以及刀马旦的武打工架,对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曾经有几年,郭霄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一直演经典剧目,成就感是什么?动力从哪儿来?只是让京剧不失传吗?还是只要自己保持水准唱得过瘾就够了?她甚至想过换一个人生轨迹,去做一名普通白领,体验那种天天在写字楼上下班的生活。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己剪了短发,爸妈都不支持。
这么拖着拖着,她又在一场场演出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看《白蛇传》多少遍也不腻,一出戏有文有武,剧情精彩,爱情动人。后来,郭霄在一次三下乡演出中与县剧团一起演出,当地条件有限,演员们就在大巴车上化妆、勒头、更换服装,大冬天的,演出结束自己拿一个小盆接一点凉水卸妆,相比之下,她觉得自己真应该好好珍惜这份事业。传承
工作之外,郭霄不太容易被看出来是一名京剧演员。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排练和演出占满了,社交媒介上却很少出现京剧,更多的是出去玩的随手拍,美食美景赏心悦目。她喜欢探店,是小红书的重度用户,流行歌听得少,还是喜欢民乐丝竹。
有时候,戏迷会去后台等着她,偶尔他们会加微信,看完演出给郭霄发来他们拍的照片和视频,节日发来问候。说起来,郭霄能感觉到,京剧和当下的日常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大部分的普通观众不太会主动去看戏。在舞台上,她看到的戏迷分两种,一部分是老一辈观众,他们从小接触京剧,一直喜欢戏曲,另外那些来看京剧的年轻观众,可能是因为近年来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大力推进,他们在演出现场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之后走进剧场来观看。
在京剧兴盛的年代,梅兰芳就是最红的明星,万众瞩目一票难求。郭霄相信,如果梅先生活到今天,可能京剧又是另外一番气象。梅兰芳当时所演的京剧和以前的京剧已经很不一样,唱腔、身段、舞台呈现都有了变化和改进。他年轻的时候,京剧演员戴的头饰特别大,他改得又小巧又精美。所有开宗立派的京剧大师们都是改革者,都敢于颠覆,当年的四大名派全都有自己的特色。65 岁那年,梅先生还根据豫剧改编出了《穆桂英挂帅》这么经典的京剧,即使他活到100 多岁,一定还会继续创作,还会不断带领京剧与时俱进。
对于郭霄这一代来说,把京剧传承下去是第一位的。她想过,以后年龄大了,比起像妈妈那样转向教学,她更希望一直演到老,把一生的光彩都留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