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其中关于艺术课程方面的大改革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此次新课标规定,艺术课程由原来两科增加为五科,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形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科目,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强调纳入中小学教育各个学段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艺术课程在镇江市一直颇为受重视,不少学校还有各自的特色“项目”——
提起京口区实验小学与京剧深厚的渊源,需要把时钟回拨很久。
早在1989年,京口区实验小学通过多方努力,组织10多个学生成立了校史上第一个京剧兴趣小组;2003年,学校决定开发京剧艺术校本课程,并组织老师初步汇编了《京剧艺术校本教材》。多年来,多位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获奖,迄今参加各种纪念、慰问、汇报及同国际友人交流的演出300多场次,前后培养了乐器演奏员和生旦净角色演员600多人。“五代虞姬竞芬芳”“四茬包公展风姿”“三届张飞斗技艺”等节目成为精品。
“在操作实践中,我们以教材为本,从‘唱、演、品、做、研’方面入手,在课程实施中进行了很多探索。”京口区实验小学校长徐琳琳告诉记者,“比如引导同学去发现,京剧除了唱词有韵,而且京剧演员的身段表演同样充满艺术,引人入胜。很平常的一段戏,京剧大师表演起来却那么形象逼真,这就是京剧表演的‘手眼身法步’,一旦同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徐琳琳告诉记者,“此外,学校还会设计多维的课程形式,有分学科,有主阵地,但这些一般都以引领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唱、演、品、做、研’。”
类似京口区实验小学这样,具有自身特色艺术课程的学校还有很多,敏成小学的艺术教育特色也颇为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