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国戏风华中国戏曲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展演”剧目、2020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原创京剧《秋瑾》在梅兰芳大剧院连演五场,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
《秋瑾》是中国戏曲学院跨系部合作、师生共同打造的原创剧目,于2021年首演,此次是创演以来的第三轮演出。上个世纪50年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艺术顾问张君秋先生将《秋瑾》搬上京剧舞台。今日,国戏师生再次在舞台上表达对前辈先烈“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敬意,展现新时代青年戏曲人的责任与担当。守正创新,是国戏人的坚守。《秋瑾》一剧在追求“音、诗、画”融为一体的意境打造过程中不断探索戏曲舞台和戏曲观众拓展的更多可能性,强调剧目创作既要有艺术坚守,也要关注当代的审美需求,让观众喜爱的剧目能留得下、传得开。
《秋瑾》的音乐注重传统与创新结合的现代质感,将京剧传统乐器与交响乐结合,在音乐编制和乐队上采用传统戏曲伴奏和数字乐队结合的新伴奏模式。戏曲音乐的现代表达,让观众跟随音乐的情感和叙事走近秋瑾伟大和不凡的一生。秋瑾留给世人的不仅有她可歌可泣的革命气概,还有她充满革命热情与爱国思想的诗句。幕间伴唱以秋瑾原诗入词,让观众与百年前的秋瑾进行一场世纪对话。虚实相兼的舞台设计,为观众展现了富有诗意的视觉感受;戏曲程式和舞蹈语汇的结合,让观众有了新的审美体验。
好看、好听,是不少观众观剧后最大的感慨。许多观众表示,《秋瑾》音乐现代性与传统性结合带给他们意外的惊喜,改变了初次欣赏戏曲的观众对于戏曲的刻板印象。一直关心国戏的戏迷朋友对于舞台所呈现的国戏师生的青春风貌给予了肯定,对戏曲与舞蹈、舞美和服装、造型设计的创新融和表示赞赏,并为剧目后续的打磨完善和推广传播留下了中肯、宝贵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戏师生的重要回信中强调“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自《秋瑾》剧目立项以来,学院始终强调我们的艺术创作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同时也要 “出人出戏”,体现教学、实践和科研“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特点。通过剧目创演,老带少、师带生,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贯穿在创作、演出和观众拓展的全链条,是《秋瑾》创作演出的重要意义。
演出结束后,学院党委书记李必友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为戏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更加深刻领悟戏曲艺术对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创作和实践。《秋瑾》是学院集多个系部之力、充分体现戏曲人“一棵菜”精神的原创剧目,很高兴能在舞台上看到师生们的奋发向上、青春激扬。作为国戏人,我们要感谢党、国家和人民,为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氛围。秋瑾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烈,我们不仅要将英雄志士的豪情大义展现给观众,也要将创演《秋瑾》过程作为师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希望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创作出更多高质量作品,助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院长尹晓东表示,中国戏曲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创作上保持着优良的传统,在建校七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新时代国戏人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希望大家以《秋瑾》的创演为契机,带动全校师生跨系部合作,强教风、助学风,齐心协力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国戏人的贡献。
学院艺术总监、京昆系主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给予青年师生极大的鼓励。他认为,《秋瑾》的精彩演出展现了国戏师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热忱。舞台演出实践是青年戏曲人成长的重要方式,常演常新的剧目,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戏曲人从中获得滋养。我们应该珍惜这样宝贵的、集结多方力量和专业资源的创演机会,不断打磨完善,在艺术作品的淬炼和打磨中让年轻人更好成长。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