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菊朋(1890-1942),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积,酷爱京剧,尤喜谭鑫培。1923年,他在梅兰芳、陈彦衡等人的鼓励下正式下海。他文化素养较高,又精通音律,上世纪20年代末自己挑班后在“谭派”基础上自创新腔,世称“言派”,与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一起被称为前“四大须生”,他的《卧龙吊孝》《让徐州》等剧目尤为戏迷所推崇。不过对京剧甚有研究的张伯驹先生却不看好“言派”,说是怪腔怪调。当然,这只是伯驹先生的一家之言。言菊朋的女儿言慧珠是著名旦角演员,1943年正式拜梅兰芳为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戏校副校长。
言菊朋曾几次来南京献演,均大受欢迎。1941年3月,言菊朋最后一次来南京。前三天,票房极好,孰料时乖运蹇,第四天他竟忽然生起病来,不得不停演。在南京硬是滞留了半个多月才转危为安,不但经济上损失不小,身体和精神上也备受痛苦和煎熬。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言菊朋在南京演出未能善始善终,却有意外收获,即在病中收了一个女弟子张少楼。张少楼原是夫子庙清唱出身,唱老生,学余叔岩。言菊朋收徒后给她讲了《文昭关》等戏。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张少楼于1947年在上海与言菊朋的长子言少朋结婚。
说起这个言少朋也很有意思。他父亲是名重一时的须生,家学渊源,他本应向他父亲学戏,谁知他偏偏不愿学“言”而要学“马”,不仅学艺,连马连良的生活习惯也要一一仿效,甚至马连良向痰盂吐痰的样子也要模仿。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把一些爱看“言派”戏的,也是他父亲的朋友硬拉活拽地去看马连良的戏,还一脸不屑地说:“我父亲的戏没听头。”不过因“言派”后继无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言少朋又改唱“言派”。1985年言少朋病殁于上海,留言骨灰要葬在马连良墓旁。其迷马,一至于斯,可谓生死不渝。
言少朋与张少楼生有一子,名一青,后改言兴朋,唱老生。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京剧院推出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由尚长荣饰曹操,言兴朋饰杨修,珠联璧合,一时瑜亮。该剧也因二人的出色表演屡获大奖。后来因兴朋出国发展,戏迷很难再睹“言派”嫡传的风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