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发展好新时代京剧
——专访民革党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奕謌
王奕謌(右一)在张派名剧《西厢记》里饰演崔莺莺
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流派纷呈、剧目丰富、名家辈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名片。进入新时代,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京剧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十年来京剧事业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应怎样守正创新传承好京剧艺术?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民革党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奕謌。
王奕謌,民革党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宗张派。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民革中央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曾获中国剧协“红梅荟萃金奖”,个人专辑《春华彦韵——王奕謌京韵演唱汇集》获“中国金唱片奖”。《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近年来,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为繁荣发展戏曲艺术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京剧事业的复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我是搭乘着中国梦和京剧梦一路走来的文艺工作者。”作为一名青衣演员,王奕謌进入北京京剧院已有17个年头。有品质、有数量、有目标、有深度,是她对十年来中国京剧事业发展的深切体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及教化育人的文化载体,十年来中国京剧事业繁花似锦,全国院团新剧本、新剧目百花齐放、层出不穷。”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王奕謌说。
王奕謌介绍,近年来,以演出传统经典京剧剧目见长的北京京剧院,在不脱离京剧本体的同时加入当代意识,创作出《李大钊》《许云峰》等讲述党史、反映社会发展的新剧目,在积极参与纪念重大历史节点的史诗性演出中,获得了突出成就与一致好评。此外,北京京剧院还曾应邀赴美国林肯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歌剧院等著名艺术殿堂演出,把京剧艺术的魅力带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党和国家政策的全方位支持,让京剧走进校园、贴近群众,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普及和弘扬。在担任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教文卫体界别特邀委员期间,王奕謌参与并见证了“京剧进课堂”等关乎京剧文化传承、观众群体培养等文化工程的诞生与推进。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见党和国家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王奕謌坚信,未来的京剧会有更大的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她表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珍惜当下京剧的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坚定对京剧传承发展的信心,在创作和演出中兼收并蓄、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做好京剧艺术的传承者传播者,努力创造京剧事业新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
传统文化重在传承,京剧事业的薪火相传离不开老艺术家的倾囊相授。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前辈艺术家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奠基人,为剧院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他们的舞台风范、艺术成就、流派风格成为北京京剧院的鲜明旗帜、渊源界碑。然而,随着年代的更迭,大量卓有成就的老艺术家纷纷作古,很多传统剧目随之流失,这不仅是京剧艺术的巨大损失,也是当下京剧传承面临的突出问题。
“纵观京剧百年,都是沿用口传心授的教育模式,所以选择教育的双方非常重要。”王奕謌认为,京剧教育既有对授业者技艺层次的要求,又有对其道德高度的规范;既有对学习者先天条件的要求,又有对其后天勤奋努力的鞭策。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遇上品学兼优的好苗子,这样才能传道有益,学而得之。作为北京京剧院中坚一代流派传承人,王奕謌深知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为承上启下传承京剧艺术而努力。
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期间,王奕謌曾跟随杨秋玲、蔡英莲、阎桂祥、李维康、宋丹菊、温如华、谯翠蓉、王志怡等京剧艺术家学习。在2020年京剧大师张君秋百年诞辰之际,王奕謌得拜张君秋先生大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吴吟秋先生的门下,并在岁末年初奔赴5个院线城市、连续演出十场张派经典剧目《秦香莲》《西厢记》。作为张派再传弟子,王奕謌认为,以这样的方式纪念张君秋大师百年诞辰、传播张派艺术很有意义。
除了重视“人”在传承戏曲艺术中的作用,推动京剧活态传承还应坚持守正创新。对于京剧艺术的“守正”,王奕謌认为,“守正”的不仅是京剧艺术的程式之美、形式之美,更应“守正”京剧艺术的灵魂之美。“没有灵魂的艺术就如同枯死的大树,虽然挺而不倒,但终是朽木一根难成大器。京剧的灵魂之美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写意和写实,在于虚实相间,在于既有坚实的外表又有超然的内在。‘一步万里遥,一橹水上漂,一鞭马已远,几锣景不同。’”
如今文化市场的多元,对于京剧艺术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说“守正”守护的是京剧的根基,那“创新”则是为京剧的百年庞大之躯注入生命活力。王奕謌认为,创新不是把京剧骨子里最优秀的部分摒弃掉,而是要更大程度地诠释精髓。“比如在程式上,京剧原有的传统戏程式就不适用于现代剧目的演出。在反映现代题材的剧目极大丰富的当下,在服务于剧目的各种体现形式上,创新就大有可为、大有前景。”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京剧是世界级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梅兰芳时代,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这样的定位如同“四大文明古国”一样,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京剧艺术也是最早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国表演艺术。在四大名旦的时代里,以梅兰芳为首的许多京剧大师成为京剧海外市场的开拓者,成功引起世界戏迷对于东方戏剧的关注和好奇,也为当代京剧院团及艺术家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京剧艺术提供了可能性。
自2003年开始,王奕謌经常参加国外的各类演出,在她看来,国外观众对于京剧的喜爱是值得国人骄傲的。王奕謌印象最深刻的,是随中央电视台赴美国纽约参加“中美建交30年”活动时,她彩唱《霸王别姬》的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当王奕謌粉墨登场的那一瞬间,中国京剧绚丽的色彩一下子成了全场的焦点。“收到美国本土电视台拍摄的演出全场录像时我很惊讶,他们竟然把我从头到脚的每个细节都拍得仔仔细细。连央视的编导们都惊叹,只有京剧表演是这样拍的,说明京剧真是美得令他们惊艳。”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时,王奕謌演唱的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引起掌声无数,全场气氛热烈。“京剧唱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唱出了中国文化的昂扬不屈。京剧值得我们倍感自豪!”王奕謌感慨地说。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京剧能很好诠释国家文化自信,因此承载的国家使命和历史使命尤为重大,我想这也是京剧被称为国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王奕謌指出,目前京剧在海外的传播还是有些碎片化,大多为艺术家个人或院团行为。她期待,未来在国事活动中更多发挥出京剧这一国家文化名片的作用,展现京剧艺术风采,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本报记者 王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