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京剧 久久为功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以振兴京剧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组织。1992年3月,在中央领导同志直接倡议下,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由财政拨款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同年11月2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30年来,在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国京剧界同仁、热爱京剧艺术的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艺术繁荣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奋力,开拓进取,踔厉前行,久久为功,为京剧艺术的振兴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筹备组负责人高占祥主持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王光英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一)
1992年11月,在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上通过的基金会章程,明确了基金会的主要任务:募集、管理社会捐赠的资金、实物;对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的表演艺术及其他艺术资料进行抢救、保护、整理、出版和研究进行资助,根据需要对振兴京剧的艺术活动提供资助。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30年来,共接受海内外社会捐款2000余万元,增设了“少儿京剧发展专项基金”“梅兰芳博士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先后资助出版了《袁世海自述》《程砚秋艺术评论集》《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等艺术资料和艺术家研究资料30余部,先后资助“纪念言(菊朋)派艺术传承”“纪念周信芳诞辰115周年”“纪念荀慧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梅兰芳逝世50周年”“纪念叶盛兰先生诞辰100周年”“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等活动,举办“走近大师,致敬经典”系列讲座以及“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荀慧生诞辰115周年”等活动。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曾与有关单位合作举办过多项活动,包括从1992年开始已举办3届的“新苗奖”专业和业余京剧表演评选活动,1993年末在中南海怀仁堂推出的首届《新年京剧晚会》的专场演出活动,1994年举办的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 1993年、1994年“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和净、丑、老旦组);从1995年开始参与举办了3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等,1997年举办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演出活动。此外,还举办过3届“金菊奖”评比活动,用以表彰对京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非专业人士。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这些资助项目及活动在京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吉林省戏曲剧院演出的《凤凰二乔》中,倪茂才饰演乔玄。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30年以来,始终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尤其重视京剧尖子人才的培养。1994年、1996年、2021年基金会先后举办了3届“中国京剧之星推荐演出”,被推荐的优秀京剧演员共计有29位。基金会组织专家对入选“中国京剧之星推荐演出”的演员和剧目进行演出前有针对性的培训、演出后艺术会诊,使他们通过推荐演出得到切实的收获和提高。3届“中国京剧之星”行当齐全、流派纷呈,业已成为当代京剧舞台的中坚力量。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于2020年推出了“京剧希望之星助推培训计划”项目,面向全国京剧表演团体,遴选出18位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演员,以传承经典、开阔视野、扬长补短、提升实力为目标,进行助推培训,逐年考核、优胜弱汰、滚动资助。该计划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位演员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继“京剧希望之星助推培训计划”之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于2021年又推出了“京剧未来之星助推培训计划”,遴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艺术院校京剧专业优秀尖子学生,推动、资助各艺术院校举办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精心培养约20名京剧优秀青年后备人才。
为鼓励艺术院校京剧专业在校学生刻苦学习,推动京剧表演专业人才成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制定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学金奖励办法》,从2009年开始每年向中国戏曲学院等大、中专在校生颁发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学金。截至2021年,共颁发了12届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学金,共有在校学生607人(次)获奖。许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成为国家级、省级重点京剧院团的青年艺术骨干,有的走上了京剧教学岗位,承担起京剧艺术承前启后的重任。
2021年,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首届“奖教金”颁发,全国艺术院校京剧专业22位优秀教师获此奖励。
(三)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在党和政府的鼎力扶持下,在刘长瑜等历届基金会领导的持续努力下,自2011年以来实施大型文化项目“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该项目有两项重要内容:其一是录制“老艺术家谈戏说艺”专题访谈纪录片,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京剧近百年的传承史;其二是举办艺术院校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着重提高京剧教师队伍的质量。
京剧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有序,其中老艺术家的口传心授非常重要,跟随名师、名家学艺、同台演出的经历及当年的所见所闻,都十分宝贵。录制“谈戏说艺”访谈专题片,有部分老艺术家在采访录制“谈戏说艺”之后,与世长辞,留下了最后的宝贵影像资料。因此,抢救、传承前辈艺术家在学艺、表演、教学乃至创新等方方面面的宝贵经验,刻不容缓。截止到2021年,“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项目,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采访了200多位京剧老艺术家,包括表演艺术家、鼓师、琴师、教育家、编剧、导演等,录制了197部专题片,已结集了3部大型音像出版物出版《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这批将近200部的“老艺术家谈戏说艺”访谈专题片,从各个维度回放了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京剧的辉煌,呈现出一部鲜活的影像中的京剧史,从中编辑出版了丛书“谈艺说戏——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名誉理事齐心女士专门题写了“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的题词,体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对京剧振兴发展的殷切之情。
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挖掘抢救整理传统剧目”资助项目,是“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老艺术家谈戏说艺”项目的内容延伸,由老艺术家“谈戏说艺”延伸至“谈戏传艺”,选择有代表性的和有保留价值的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剧目进行挖掘抢救整理,拓展了京剧演出剧目,丰富了京剧教学剧目。从2016年12月首度签约起,50多出久未见演、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京剧传统剧目,在京剧老艺术家的精心传授下,经过被资助的京剧院团、艺术院校进行挖掘抢救整理重现于舞台,推出《南界关》《二子乘舟》《朝金顶》《赠绨袍》等剧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重庆京剧院有限公司演出的《秦良玉》、吉林省戏曲剧院演出的《凤凰二乔》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受到京剧界和观众的瞩目。
为促进艺术院校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培养,切实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通过举办京剧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和高级进修班的方式,把此项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
自2008年举办首届“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2011年举办首届“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起,至今已先后举办了8届京剧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和8届高级进修班,为艺术院校京剧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升发挥了重要的拾遗补阙的作用,由此受益的各地各校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达千余人次。“京剧艺术传承与保护工程——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项目,以名家名师真传实授,导师阵容行当齐全、无私传授、文武兼顾、拓展门类、配套培训为办班特色,10年来持续发力,已经形成了名师名家水平高、中青年教师参与度高、院校(团)覆盖面大的品牌效应。2012年举办了“第一届艺术院校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展示”,2014年11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了“第二届京剧专业中青年教师高级进修班”教学汇报的专场公演,老艺术家与青年教师共同展示,并将京剧课堂教学搬上舞台,业界普遍认为这是解决当前京剧师资问题并有利于京剧长远发展的一件大好事。
针对京剧传承普及和京剧教育进校园等领域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2017年基金会实施了“传承的力量——京剧中青年教师深入基层进校园资助计划”,石家庄市艺术学校、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6所不同类型的教学机构得到了项目资助,补齐了教学师资短板,促进了京剧进校园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公益京剧的品牌效应。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成立30年来,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开展持续的京剧交流活动,不仅组织京剧名家名团赴香港举办庆祝香港回归的重大演出,组织在校京剧专业学生成立“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赴台湾、香港等地演出,还推动开展京剧进海外校园的各种活动,对京剧的海外推广普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0年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与澳门基金会签订了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书,约定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每年交替组织由内地艺术院校京剧表演专业的优秀学生组成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或由内地专业京剧艺术院团组成的“中国京剧艺术团”赴澳门演出,每年一团。在成功合作的基础上,2015年,基金会和澳门基金会又签订了第二个5年合作协议。黑龙江省京剧院、吉林省京剧院、北京戏曲职业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学校、石家庄市艺术职业学校组成的“中国少年京剧艺术团”先后赴澳门演出经典剧目,展示内地京剧专业在校学生的风采。其间,京剧艺术家到澳门的大学、中学举办京剧艺术鉴赏讲座,在澳门的青年学生中播下京剧艺术审美鉴赏的种子,受到澳门观众及学校的高度评价,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树立了海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