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葆真》的成功之处在于‘三契合’,找到了题材和创排技法的契合点、规矩与艺术发挥的契合点、出人和出戏的契合点,以火热的现实生活、本地的革命历史为题材,以符合戏曲艺术规律的技法进行创排表现。同时,新秀新苗尽展风采,展现出陕西省京剧院后继有人、京剧人才生生不息的可喜局面……”青年戏曲评论家、2018年中国戏曲大会总冠军李想这样评价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省京剧院创排的现代京剧《谢葆真》。
京剧《谢葆真》通过对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妻子——共产党员谢葆真少时参军、青年投身革命、与杨虎城相爱结婚、陪同杨虎城出国考察以及慷慨赴狱、遭遇囚禁、殊死抗争等情节,表现了她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的追求、对人民的奉献、对爱情的忠贞和对自由的渴望,诠释了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一介奇女子的人间真爱和民族大义。该剧于2022年11月在西安首演,受到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作为一部红色题材剧目,《谢葆真》浓缩了谢葆真从1927年至1947年的经历,重点表现谢葆真的后半生。全剧落在“陪伴”二字上,革命信仰与政治追求可谓与丈夫杨虎城生死相随。
“你是河边的树,我是树上的鸢,树不离鸢,鸢不离树。”与丈夫并肩作战,时刻为其分忧解难,相携出国考察依然挂怀国之安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持回国主张国共合作,到狱中陪伴丈夫以至牺牲,谢葆真坚持精神自由的个性、心系国家和民族的情怀是始终如一的。“《谢葆真》讲的是陕西故事、中国故事,也是民族的故事。杨虎城遗体被发现时,谢葆真的骨灰盒就在身边,足见二人感情之深。该剧将杨谢二人相识相爱、相知相陪的传奇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唯一性。”戏曲评论家王小康表示。
“在情感互动中,凸显人格魅力,是该剧塑造人物的突出特点。作品描写谢葆真和杨虎城相互爱慕,并不是要告诉观众他们是如何相爱的,而是经由彼此之间的爱恋关系,透视主人公的精神风貌。”戏剧评论家胡安忍表示,从谢葆真共产党员的身份看,她分明守护的是一份民族大义。
“谢葆真面对革命的生死未卜、面对年迈母亲的关怀挽留、面对孩子需要妈妈的哀求,依然选择投身革命,用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诠释肩上的大爱责任。”看完《谢葆真》,观众赵女士说。
谢葆真是地下党员,是勇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独立的新女性。对于人物塑造,《谢葆真》没有简单地贴标签,而是着力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怀、有灵魂的谢葆真。比如,她年轻时一心革命要上前线,见到首长不卑不亢,将青春与革命精神交织的热情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同时,该剧再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会情境,通过批判“放足”等戏,将谢葆真的形象丰满立体化,生动诠释了戏剧冲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增添了时代风味与戏剧张力。
“《谢葆真》演绎了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定人物,人物形象接地气,情感饱满真挚;舞台表现手法灵活多变,随剧情演进展现时代背景。同时,剧中京剧韵味和陕西民歌创新融合,令人耳目一新。”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丁科民说。在亲情互动中凸显人格魅力,是该剧塑造人物的突出特点。而情感的真挚是作品能够与观众沟通、真正走进观众心灵深处的奥秘所在。谢葆真是杨虎城的夫人,但作品要告诉观众的绝不是她作为夫人的形象,而是在夫妻关系中描写谢葆真的自由人格。剧作在唱腔作曲、配器、舞美等诸多方面守正创新,在继承传统中坚持创新发展,让艺术随时代更具现代魅力,贴合当代审美意趣。
胡安忍表示,《谢葆真》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的长处,如作品中“驯马”的情节,就在京剧刀马旦的表演中融入了现代舞蹈的成分。再如在京剧音乐中,有时根据剧情,融汇了现代歌曲的元素,使得唱腔更加流畅、华丽、抒情。
《谢葆真》由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编剧奖获得者张慕瑶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杨君担任导演,戏曲作曲家朱绍玉担任作曲,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边文彤担任舞美设计。主创人员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戏曲传统的同时,以新颖的创作理念锐意创新,彰显了新时代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
《谢葆真》是陕西演艺集团年度重点工作,是“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重要作品。
陕西省京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剧创排历时一年多时间,先后对剧本进行10余次修改,从主题立意、人物塑造、情节提炼、节奏安排、表现方式、结构主线等方面进行数次打磨提升,意在塑造出更为贴近历史事实和人物精神风貌的戏曲舞台经典形象。
陕西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云鹏表示,《谢葆真》是一部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充满人文气息的红色题材作品,会集了陕西省京剧院老中青三代京剧演员,老演员发挥余热,青年演员发挥骨干作用,代表着陕西京剧事业未来和希望的众多京剧学员班学员参与其中,带来了出乎意料的创作演出效果。陕西省京剧院选取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角度进行创排,以艺术方式展现动荡年代仁人志士的精神风貌、铮铮铁骨,也很好地体现了陕西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