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戏|2月25日 张浩洋折子戏专场《坐宫》《武松打虎》《托兆·碰碑》
惠风相伴 好戏不断
作为国家京剧院“百日集训”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优秀老生演员张浩洋将于2月25日19:00在梅兰芳大剧院小剧场为观众带来“浩浩洋兮”——折子戏专场《坐宫》《武松打虎》《托兆·碰碑》。整场演出文武兼具、颇具看点,欢迎观众朋友们进入剧场,赴一场与国粹艺术的春日之约。
张浩洋出生于戏曲资源大省河北省石家庄市,辗转求学石家庄艺术学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等,接受了陆惕明、尹培玺、李金声等众多名师的悉心教导,张浩洋的求艺之路越走越扎实。
2005年,张浩洋如愿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在校四年间,他跟随陈志清、李文才、陈增堃等老师拿下《汾河湾》《举鼎观画》《法场换子》《洪羊洞》《杨家将》《定军山》《断臂说书》等正宫老生的“看家戏”,为今后走上专业京剧演员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2009年,成绩优异的张浩洋入职国家京剧院,并有幸跟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钱浩梁先生学习《红灯记》。全身心投入学习一年零九个月后,2011年,张浩洋在大兴剧院首次主演《红灯记》。作为第三代“李玉和”传人,十余年来,张浩洋演出《红灯记》不下百场,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与喜爱。此次在小剧场举办专场演出,张浩洋反复思忖,决定演出《坐宫》和《托兆·碰碑》两出“小戏”。
访其原因,其一是除观众熟知的他塑造的“李玉和”形象之外,能够通过演出传统戏展示自己作为专业京剧演员的多面性,“李玉和、杨延辉、杨继业都是为国而尽忠尽孝的正面人物,现代戏着重看精神面貌,传统戏着重看艺术修养,侧重点不一。”
其二是以两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老生应工戏,邀请观众对他多年来的舞台实践进行检验。浩洋坦诚地说:“剧院专门为年轻演员打造的演出平台‘这里有戏’十分宝贵,我倍加珍惜,要努力用舞台表演感念恩师和领导同仁们的提携与帮助,回馈广大观众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关注与厚爱,期待观众们通过此次专场演出加深对我的了解,更期待大家的指正与批评。”
京剧《坐宫》一折唱段脍炙人口,将京剧唱腔的魅力展现得淋漓极致,为广大戏迷观众津津乐道。张浩洋认为,《坐宫》考验的是演员的功力和对舞台的把控力,剧中有成套的唱腔,【西皮三眼】【西皮快板】,其中一段情绪激昂的【西皮流水板】,夫妻二人“鱼咬尾”式对唱,在明快的节奏中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将情感冲突推至全剧高点,即著名的“盗令箭”唱段。而后,又有“站立宫门叫小番”的“嘎调”,既彰显演员唱功,又为这一段紧张跌宕的情节画上完美句号。
京剧老生戏素有“三斩一碰”的说法,指《辕门斩子》《斩马谡》《斩黄袍》《碰碑》,学会容易,唱好却难。相较于《坐宫》,《碰碑》的板式腔体略“温”,更需要用饱满的内心活动唱出传统戏中儒雅的神韵和格调,尤其是大段朗朗上口、考验唱功的反二黄,抒发出人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愤恨与愤慨。该戏以杨家将故事为题材,体现了杨继业与命运的顽强抗争,既有壮烈的意境色彩,又有对苍凉的人生百态的描摹,体现出中国式悲剧的特质。最后杨继业碰碑而亡,以抖胡子、抖手、看碑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其生死抉择时刻复杂的内心矛盾,最终完成对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形象的塑造。北宋时,辽邦设"双龙会"于幽州,杨家八虎中伏兵败,四郎(杨延辉)被擒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成婚。十五年后,适辽邦萧天佐摆天门阵,杨六郎(杨延昭)御于飞虎峪,佘太君押粮抵营。四郎思母,欲往探,为公主识破,乃以实相告。公主计盗令箭,助其出关。
《武松打虎》
武松往阳谷县寻兄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
《托兆·碰碑》
京剧艺术教育家尹培玺亲授
杨继业被困两狼山,命杨七郎(杨延嗣)突围搬兵。潘洪为报子仇,用酒将杨七郎灌醉,乱箭射死。杨七郎鬼魂与杨继业托兆。杨继业复命杨六郎(杨延昭)回朝求救。援兵不至,人马冻饿,杨继业碰死李陵碑前。春风报讯,春意已浓。
我们在梅兰芳大剧院,期待着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