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从2000年起便开始小剧场京剧的创作,先后推出了《马前泼水》《阎惜姣》《玉簪记》《浮生六记》《昭王渡》《惜·姣》等十余部深受业内好评和观众喜爱的小剧场剧目,开创了京剧在小剧场领域创作的先河。2023年,作为北京京剧院年度重点小剧场京剧创排项目,改编自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同名喜剧的小剧场京剧《吝啬鬼》,将于3月25日-26日在吉祥大戏院首演。
2022年是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2024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北京京剧院选择在此时间点用京剧的表演艺术形式来演绎这部流传近四百年的不朽名剧,对于中法文化交流互鉴具有深远意义。该剧由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表演系主任、国家一级导演王绍军教授担任改编指导、导演,北京京剧院青年编剧郜庆龙任改编,青年作曲刘洋任唱腔设计、作曲。值得一提的是,小花脸挑梁的剧目此前在京剧舞台极为罕见,此次戏中“贡老爷”一角,将由北京京剧院丑角名家梅庆羊领衔出演。小剧场京剧《吝啬鬼》排练剧照。 北京京剧院供图
以“歌舞”演故事,融合多样艺术形式
为了使京剧的表现形式自然呈现,京剧《吝啬鬼》将故事背景、人物放在中国古代,并在本土化的中性的文化环境中 ,追求创作的自由。导演王绍军认为,此次北京京剧院创排小剧场京剧《吝啬鬼》,是一次用戏曲语言搬演世界故事、推动京剧艺 术走出国门的战略性举措,能够使域外观众更易感知京剧之美,极具时代意义。在导演王绍军看来,中国戏曲移植改编西方经典剧作,首先要解决西方剧作的文化属性、人文背景、价值观念和中国人的文化情趣、 审美观、价值观的融合问题,因此在艺术形式上要做到中国化、戏曲化、京剧化、 时代化。让中国的观众感受西方经典剧作的思想内涵,让西方的观众感受中 国戏曲、京剧艺术独有的呈现方式和艺术魅力:“要充分发挥戏曲‘以歌舞演故 事’的艺术特质,展现、外化人物的情感交流、矛盾冲突、观念的碰撞,喜剧感的抒发,让观众在赏心悦目的视听之娱中感悟剧作的思想内涵。”
王绍军导演进一步解释道:“这里的所谓歌舞并非人们通常理念中‘歌舞团’式的舞蹈,而是在符合戏曲情境的基础上,经过‘创新性发展’创作的一种新的戏曲化的舞蹈形式”。如开场就融合借鉴了西方假面戏剧和中国传统的皮影与大头娃娃的形式,把戏中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通过漫画般的舞蹈展现出来,言简意赅地展现了剧作主题和人物关系。而贡老爷设宴一折, 则借鉴了韩国音乐剧《乱 打》的艺术形式,用戏曲的打击乐演奏出摇滚乐的乐感,编排出妙趣横生的厨师做饭的叙事舞蹈。为了表现贡老爷、贡少爷父子二人的讨价还价,用象征性的手法编排出了意象化的“算盘舞”,用舞蹈的形式外化人物的心理活动,让观众在观剧的愉悦之中,感受人物之间性格和价值观的冲撞。注重观照当下现实生活,意在促进中外文化交融
丑行是京剧艺术诸多行当中极其重要的行当之 一,创排一出以丑行担当主演的喜剧,对于京剧行当的平衡发展,京剧艺术的多样化保存与发展意义重大。 在新创剧目中,丑行担当主演少见,这种情况下《吝啬鬼》剧本应运而生。“在北京京剧院的数十年艺术发展过程中,以丑行为第一主角,至少在新编京剧剧目里尚属首次。”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表示,“前有朱世慧 先生很好的范例,他以高超的表演艺术, 奠定了丑行艺术在当今社会中里程碑式的发展,丑行可以成为第一主演,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莫里哀的《吝啬鬼》是创作于400年前的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如何使其对当代中国观众产生触动、引发共鸣?让观众在笑声中品味人生的意义,对金钱、 婚姻、亲情的态度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创作者着重考虑的问题。小剧场京剧《吝啬鬼》从人物到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本土化与京剧化,旨在通过塑造主人公的极致吝啬形象,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金钱对人的异化等问题,引人深思。在刘侗院长看来,该剧的思想不光是法国的,也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对于当今社会有着现实意义。 从艺术形式上来说,无论是话剧还是戏曲,彼此都有一种独特的舞台呈现结构和方式,与传统话剧相比, 戏曲中的音乐与舞蹈表达 ,是对原著的极大丰富。“莫里哀作为17世纪法国文坛伟大的巨匠,他的作品到 400 年以后的今天,依然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剧院也想从这个角度,来促成中法之间的深度交流,邀请在北京的法国各个社会层面的人士,来看一看中国艺术家们演绎莫里哀的喜剧是什么样,由此担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