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在北大开学典礼上以一曲《万疆》惊艳全场后,她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北京大学校园十佳歌手的决赛舞台上,并一举夺得亚军。
传统戏曲的悠扬婉转,让江宇梁收获了众人的瞩目与喝彩。作为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江宇梁还将这份舞台上的热爱引入到了自己学术研究的视野当中。
在她的身上,传统戏曲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十佳作为一个个性化的演出,最为宝贵的,就是让我清楚自己身上的特点。”
无论是自幼学习京剧的经历,还是故乡特有的民风民俗,都使得江宇梁在十佳表演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
决赛中江宇梁首先表演了带有戏腔的歌曲《怨苍天变了心》,“我既然是学戏的,就一定要唱一段戏”。从舞台背景的意境营造,到唱腔咬字的特殊设计,都展现了她对于歌曲的独到见解。“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曾讲道,月亮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古典意象,它所代表的要么是相思,要么是思乡”,江宇梁借这一轮明月,唱尽离愁别恨。以中州韵湖广腔的戏曲咬字,配合弱唱的发声技巧,营造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优美意境,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典美体验。
而作为安徽六安人,江宇梁更是巧妙地将家乡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融入《故乡的云》悠扬婉转的曲调中,以原创歌词带领观众重温“一夜幽梦忽还家,故乡千里盼归来”的缱绻思乡之情。
提起十佳歌手决赛舞台中的精彩表现,江宇梁直言这不仅包含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父母亲友们的帮助。江宇梁谈到,她的音乐审美主要来源于她的父亲,“我爸之前常常跟我说歌曲永远是人的艺术,它不能脱离人,只有唱人的故事才能够打动人心”。正是由于父亲的影响,江宇梁更为关注歌曲中“人”的位置,将生活的情趣与情感融入其中,不徐不疾,娓娓道来。
一首首歌曲的精彩演绎,也少不了追光照亮处之外的那些努力。无论是伴唱伴舞的伙伴,认真研究戏妆的化妆师,亦或是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们,都在整个备赛过程中坚定地陪在她身边,帮助江宇梁呈现了最终精彩的表演。“戈多未必会来,但他们一直都在。”幼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宇梁开始接触并学习京剧。这便在她心里种下了京剧的种子,于日后发芽滋长。到北京求学之后,江宇梁开始系统地学习梅派京剧。“我觉得梅派特别能体现那种中正、平和、中式的美”,梅兰芳先生对于昆曲、传统书画、传统舞蹈等艺术门类博采众长的态度,同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梅派传承人与学习者。江宇梁在大学期间,不仅参与校内社团京昆社的演出学习,更是参加了“梅韵流芳”等特色校园艺术项目,在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等的研究与学习中不断加深自身对于梅派京剧的理解与把握。
在北京大学2022年开学典礼上,身着华贵服装的江宇梁以一首《万疆》带我们走进繁荣昌盛的盛世景象。其间,珠圆玉润的唱腔,水波荡漾的尾音,气定神闲的姿态,都给彼时的观众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独特印象。“我当时唱《万疆》的时候,我就想要用声音去描摹咱们的大国气象,通过声音来传递国泰民安的感觉,有一种身在盛世的骄傲感。”
江宇梁积极参与北大的美育项目,百周年纪念讲堂的京剧、昆曲等系列演出场场不落,艺术学院与歌剧研究院开设的美育课程也常常能见到她的身影。“艺术它是能够治愈人心的,它能提高你的审美境界。”她不仅通过京昆社的专场演出来传播戏曲艺术,更是借助校内各大活动中所演唱的戏腔歌曲来展现戏曲魅力。
戏曲就像一个宝藏一样,我只是拿了一小块金子出来,希望大家通过这小小的一块金子,能够看到整个京剧艺术的光芒。江宇梁在戏曲晚会上
身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专业现代汉语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如何更好地助力传统戏曲传承保护,成为了江宇梁用自身专业所学致力研究的课题。借助北大语言学实验室有声文化项目的平台,她对京剧梅派、程派青衣演员的演唱进行声学实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青衣演员演唱时的语音信号和喉头仪信号,来揭示梅派青衣和程派青衣风格差异背后的声学原理。该项研究获得了北京大学金德航女士传统音乐与戏曲研究奖学金。
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唱传承一直依藉于“口传心授”,而在演唱技术的科学化系统建构上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戏曲传承的困难性。而江宇梁的研究通过艺术数据化、声门运动可视化的形式,凭借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将传统戏曲的声腔艺术保留下来,进一步充实了语音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戏曲声腔的传承与保护。
在语言学与信息科学的跨学科背景下,以江宇梁为代表的更多人以语言、技术、民俗、历史等不同视角开展戏曲研究,对于戏曲文化的当代研究转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既显示出了北大同学对于戏曲研究的学术热情,也昭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融入了更丰富多样的交叉学科视角。生活中的江宇梁
当戏曲成为爱好与学业的交集,谈及这个汇集了双倍热爱的领域,江宇梁如是说道:“我真心地希望大家都来了解京剧,了解昆曲,了解中国传统戏曲,它们真的很有特色,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在传统戏曲学习与研究的道路上,她仍将坚定地继续前行着。有关她与戏曲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