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中国港,傲然矗立在东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4月12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指导,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演艺集团联合出品,青岛市京剧院演出的京剧《东方大港》在北京亮相“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该剧以严谨扎实的剧本创作、匠心独具的导演呈现、细腻动人的演员表演、富有时代感的音乐唱腔以及大气恢弘的舞美灯光,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
为集中力量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东方大港》汇集了强劲的主创阵容。国家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勇担任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新时代杰出导演”卢昂任总导演,知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担任作曲,张建峰、王艳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以及知名裘派花脸王越担纲主演,青岛市京剧院中青年领军人才刘佳、苏旭、白入夙、王馨仪等参与其中。
源于真实的艺术愈加打动人心。《东方大港》取材于真人真事,讲述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智能港总设计师张连钢及其“连钢创新团队”自主创造世界奇迹——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的坎坷历程。该剧以张连钢的叙述构思、推进情节,勾勒出戏剧冲突和场面动作,以灵动、细腻、高远的视角回溯中国海港建设的百年历史与风云变化。
为更好地把握时代精神、反映生活本质,主创团队经过3年多酝酿,收集整理了大量素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据青岛市京剧院院长巩发艺介绍,自2020年下半年起,主创团队先后多次赴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作业现场采风,深入实地体验生活,与许振超、张连钢及“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交流谈心。剧本不断打磨、数易其稿,为后期的剧目创作打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东方大港》以京剧艺术的程式化、写意性、虚拟性为根本,继承京剧本体,融入生活化、时代性特色,在生活化体验、程式化表现、戏剧性表达之间,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下审美和时代要求又不失京剧本体的舞台范式。该剧的舞台背景现代、开放且极具工业感,但舞台主要场景依然以一桌二椅为主,给演员足够的表演空间。从剧目开篇的拉船、与海浪搏斗等一系列场景,到表现人物焦急情绪的圆场等,都是在戏剧规定情境及舞台特定环境下,充分运用京剧的程式和技巧来表现和塑造人物,守传统精髓,出时代新意。为更好地体现剧目的现代感,让观众快速进入剧情,《东方大港》在多处使用幕后伴唱形式,渲染舞台气氛,衬托演员唱腔,突出人物情绪,推动剧情发展。
如何既能保持京剧写意简约的特性,又能体现出科技感、智能化的新时代海港风貌?多媒体在《东方大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是连钢团队进行测算、验证的场景,还是集装箱在舞台上的三维立体呈现,在科技的加持下,京剧舞台美术展现了更多的可能性。
《东方大港》的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期营造浓郁的现代意味,为观众带来具有“当下感”的音乐体验。观众在剧中既能领略京剧唱腔之美,也能听到柔情的小合唱、大气磅礴的大交响以及科技感十足的电子音乐。如何用音乐表现智能化?朱绍玉大胆运用了“电音+戏曲+交响”的模式,大量使用以交响乐铺底,融入“电音”的音乐创作手法。为更贴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音乐中还使用了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的独奏以及通俗女声小伴唱来展现当代生活中柔美的一面。
剧中,每一幕开头都有一首兼有现代风格的歌曲,配合着剧情在青岛港、阿姆斯特丹、张家厨房不断转换。巩发艺介绍:“开场引用了一段京剧《海港》里的唱段,这也是我们在采风过程中得到的灵感。许振超告诉我们,他是听着‘大吊车’长大的,对这个唱段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作为海港人,一听到这首歌我就热血沸腾’,所以才有了现在的设计。通过唱段唤起回忆,让现代京剧跟《东方大港》的港口故事有更好的传承和衔接,观众看了也感到非常舒服。”至于在幕间加入现代化的音乐和歌曲,也是当下京剧创新的表现,“现在很多京剧会用和声和伴唱,终究是为戏服务。我们的和声里还有一点戏曲的元素,让戏迷接受而且朗朗上口,会觉得这出戏与众不同。”
此次亮相展演,《东方大港》剧组骄傲又激动。“青岛市京剧院用了3年时间打造了这样一部京剧作品,它塑造了青岛现代港口工人的形象,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把‘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用京剧的形式呈现在北京舞台上,对于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是一种肯定。”巩发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