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梅派”传人
致力于带领更多年轻人把京剧发扬光大
她是京剧界的后起之秀嗓音甜亮对京剧有着异乎寻常的痴迷与热爱
本期《艺江南》让我们走近
李雪梅、董苏婷这对师徒的粉墨人生
遛嗓吊音,练习气息,是董苏婷学戏多年来,每日的必修课。
董苏婷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区海边的一个小村庄,从小活泼好动,唱歌跳舞是常态,京剧却从未出现过在她的生活里。2001年赣榆区京剧团选拔了一批能歌善舞的好苗子,送到了徐州文化艺术学校,董苏婷就是其中一个。第一节课是李老师教她们喊嗓子,李老师嗓音一亮就知道原来这就叫京剧,很尖、很好听、很甜美的嗓音。
董苏婷口中的李老师就是徐州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李雪梅。她出身梨园世家,11岁学戏,师从梅兰芳嫡传弟子、著名表演艺术家陈正薇先生。
李雪梅作为“梅派”第三代传人,不仅学“梅”像“梅”,更从摇曳多姿的“梅”形“梅”影中,通过艺术化的创造,表现出温柔、含蓄、高雅的东方女性的神韵。
舞台上的李雪梅清丽飘逸、声情舞韵、流光溢彩,讲台上的李雪梅一丝不苟,诲人不倦。
董苏婷是幸运的,她师从李雪梅,以旦角开蒙。成为李雪梅的学生需要运气,但能做好李老师的学生,却不是那么容易。由于以前从没有接触过京剧,董苏婷除了苦练基本功,一时间也找不到其他方法。套着水袖,踩着小白鞋,一个人在排练厅反复照着镜子练习,日日如此。
2007年,董苏婷从徐州艺校毕业后,回到连云港赣榆京剧团,随着剧团改制,学了6年京剧的她,出演京剧的机会寥寥,后期剧团业务转型,董苏婷为完成剧团演出任务,无奈又跳回了歌舞,这一跳,便是9年。
窘迫的境遇没能磨灭董苏婷对京剧的热爱,她坚持着,每天都要看上几遍梅兰芳先生的表演,独自细细琢磨;她坚持着,除了完成剧团的歌舞演出任务,京剧的基本功也从未落下。
唯有埋头,才有出头。机会也在不经意间来临,2016年,剧团决定排演一场大戏,现代京剧《九月菊》,剧团外请了李奕洁、张大环等京剧界的几位大家为团助阵,而董苏婷被选为B角。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到现代京剧的排练。
现代京剧的表演,对于资历尚浅的董苏婷来说,无疑是困难的,但她积极、好学,也因此遇上了她京剧路上的另一个贵人,梅派琴师周义刚(江苏省京剧院 国家一级演奏员)。
凭借悟性与努力,在周义刚老师的指导下,董苏婷掌握了梅派唱腔的技法,也就是京剧行所说的开窍。随着《九月菊》的展演,也让许多同行与专家老师认识了董苏婷,同年,她先后参加了各类省级、国家级戏曲比赛,并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邀请参加节目录制。这一年,让更多人知道了江苏省唯一一个县级京剧团还有一个对京剧如此热爱和执着的小姑娘。
赣榆京剧团并没有因为《九月菊》的满堂彩而扭转经营压力,2016年,是董苏婷戏剧生涯的高光点,但是接下来的京剧之路怎么走,又该往哪里走?
就在董苏婷心生困顿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给她指引了方向。19年的时候,大概是三四月份,那时候李雪梅给她打了个电话,“董苏婷要不要再做我的学生?” 董苏婷特别激动,然后挂了电话,眼泪就出来了。
2019年,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中,李雪梅、董苏婷再续师生缘。
再次跟随李雪梅老师学戏,已经是董苏婷学习京剧的第18个年头。
与一开始的基础教学相比,这一次,李老师对董苏婷有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董苏婷学习京剧的节奏,一对一的线下教学也被迫改为线上。
为疫情所困的日子里,董苏婷仍然不曾间断地学习与练习,一刻都没有松懈过。对京剧的认知,逐步从老师传授变成自己用心去悟。她的“梅派”唱腔与表演身段也日趋成熟。
三年来董苏婷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日益精进,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传统“梅派”之路。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李雪梅在董苏婷欠缺的“梅形梅影”上言传身教,为董苏婷的“梅派”艺术道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年学习期间,董苏婷参加了全国首届“金百花小型戏剧戏曲展演”,荣获优秀演员奖。参演京剧小戏《外公的礼物》等。
如今,作为徐州歌舞剧院领头人的李雪梅,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尽心尽力。她坚信艺术的共通性,把京剧表演的精髓通过歌舞的形式传授给年轻演员,在提升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的同时,也让这些年轻人逐步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她带领团队打造的原创红色舞剧《小萝卜头》、音乐剧《淮海儿女》、汉韵情景剧《汉风飞扬》等剧目相继上演,2022年江苏中秋戏曲晚会,李雪梅受邀表演戏曲改编版《领航》。
从京剧演员到为人师表,变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李雪梅对京剧传承的信念。
从艺校学生到京剧演员,变换的是舞台,不变的是董苏婷对京剧的热爱。
这是一对师徒再续前缘的故事,也是一段京剧传承的佳话,李雪梅、董苏婷将继续为京剧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