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雨丨马连良二三事
马连良很喜欢看戏,从科班儿学戏时到今天,数十年如一日,好戏,他看;坏戏,他也看。他认为这是一种学习,看到好的记下来,准备自己采用,或是教给旁人;看到坏的也记下来,用于检查自己,或是指导旁人。戏绝不白看,不论多少,总要学到一些东西。
在《赵氏孤儿》中画“雪冤图”时,孤儿回来了,一叫门,吓了他一大跳。马上就来了这样一个动作:向左大转身,同时将胡须向右甩去。然后将左手扶在桌上,掩盖着“雪冤图”,右手向前,作倾听状。这个动作既有表现力,又美观,又动人。据他说,这是看戏学来的。那时他只有十三岁,还在科班学习。有一次,他在看谭鑫培演的《朱砂痣》,贾洪林扮演剧中的“病鬼”吴惠泉。他卖掉女人之后,深夜万感交集的时候,妻子突然回来了,他开门一看,大吃一惊。别的演员演到此处时,只是后退两步,就问:“你是人是鬼?”贾洪林却来个大转身,左手扶桌,右手前指,博得满堂彩声。满堂的彩声,马连良深深记在心里,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来应用,直到五十年后排《赵氏孤儿》时才用上了。
马连良不但戏演得好,而且对舞台美术也特别讲究,无论服装、化妆、大小道具,一点儿都不马虎。尤其可贵的,他自己服用的,全由自己设计。比方他演《秦香莲》中的王延龄,从头上相貂到身上蟒袍,不论色彩的选择和花纹图案的设计,都那么谐和、美妙,使人看起来异常舒服。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举凡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名胜古迹,庵观寺院、壁画塑像、碑碣石刻、钟鼎彝器、泉刀玺印等,欲有所好,就临摹积存起来。日子久了,看的多了,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而且获得了高超的鉴赏能力。
在这一方面,他也和看戏一样,即使是一件不为人所重视的小东西,也能引起他的注意。他在《淮河营》中扮演蒯彻,首次出场时穿的那件浅墨绿色的半截小裙,在那黑绒宽边上绣的平金夔龙图案,又简单又生动。那就是从一个香烟罐子的花边图案上临摹下来的。
有一次,他在人民大会堂里看见看到一堂四扇屏。其中一扇是在深红底上画着墨竹,他在蒯彻穿蟒上场时,里面有一件衬褶,上面的图案就是看见那扇屏后用上的。那竿墨竹,还是特请名画家溥雪斋画的呢。
从小见大,一位艺术大师,他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在于随时随地留心学习,不断积累艺术财富,以备创作之用。
戏曲界流传着这样两句口诀“闲时置下急时用,急时现抓不及用”,这是很有道理的。
(原载于1963年5月15日香港《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