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打底、定妆、扫胭脂、扫眼影、描眉……化妆间中,数名表演者耐心正进行精细的化妆流程。台下,随着赛程的顺利推进,振鹏京剧团团长王圆圆逐渐放下自己悬着的心:“这些孩子的表现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赛前的意料。”
观其欣喜之颜,谁能想到,就在20年前,这位2023深圳市青少年京剧大赛承办方负责人还在担心深圳的京剧艺术会不会后继无人。无独有偶。就在近日,第九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即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广州落幕。看台之上,15位远道而来的戏曲名家被授予“中国戏剧表演领域最高奖”之称的梅花奖,台下满座的戏迷中,则为数不少均是岭南本地的年轻人。
“随着各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时尚京剧’的兴起和‘国潮风’的出圈,深圳和岭南区域正迎来一个属于京剧的春天。”王圆圆对未来充满期待。
“京剧会不会后继无人?”
2002年,振鹏京剧团团长王圆圆初次来到深圳。在她的引领下,振鹏京剧团把深圳的京剧爱好者们集合起来,自发去公园、社区演出。彼时,深圳的京剧观众以老年人居多,而这成为了王圆圆在岭南开展京剧演出的隐忧。
“刚刚来到深圳时,台下的观众全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当时我们会有一些担忧,譬如说,京剧会不会后继无人了?”
2005年前后,在深圳扎根三年的振鹏京剧团终于有了第一份营收。但在她的印象中,自己依然与振鹏京剧团一起,在深圳度过十余年“不养人”的时光。“那段岁月里,剧团组织大家演出、订盒饭、租舞台,这些全都需要我们自掏腰包。”
2016年,经历坎坷的振鹏京剧团刚刚实现盈利。同年,另一位于戏曲专业毕业不久的京剧从业者张密也来到深圳闯荡,并在此创办了京剧教育机构“艺源学府”。她感知到,尽管许多人已正对这门北方戏曲艺术感到入迷,但在深圳选择从事京剧教育,依旧要有耐心,不畏惧困难。
“我认定它是小众的。在深圳,京剧依然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去推广。”
而在2016年前后,随着学习京剧的年轻人逐日增加,王圆圆和张密双双迎来了自己事业的转折点,与此同时,“深圳正迎来一个属于京剧的春天。”
“和以往戏迷全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不同,现在的演出中,台下的年轻人逐渐占据多数。”王圆圆回忆,国家京剧院的名家们曾因一次演出来访深圳,在表演结束后,许多戏迷跑到后台,堵住名家们签名,“这些人无一例外全是年轻人。”王圆圆表示,在那一刻,她的内心非常欣慰,“这恰恰证明京剧在岭南是有市场的。”
对于这一现象,张密同样有所感知,“京剧这门艺术在深圳的接受程度正在飞速变高的。”她判断,“不论通过电视还是新媒体,不论是国潮还是跨界现象,京剧已经通过其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力吸引了大批的年轻观众。”
从青少年中刮起的“京剧热”
逐渐意识到“京剧在岭南有市场”之后,王圆圆有了一个更长远的想法,她想为孩子们推广京剧。“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们爱上这门艺术,我们开始针对孩子们的喜好,走进校园,以呈现他们所喜欢的京剧剧目。”
此后,王圆圆频繁走入校园。在校园中,王圆圆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京剧的热情。“每当看到我们带来的节目,孩子们都十分积极,场地内尖叫声此起彼伏……”
在这种热情的鼓舞下,王圆圆将戏曲进校园常态化,帮助许多孩子走入京剧艺术的殿堂。因出色演绎京剧剧目《卖水》获得二等奖的唐钰涵,正是在幼儿园初次接触京剧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喜爱。
“她从一开始就是自己执意要学京剧的,目前已经学了三年京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专业的京剧机构继续培养她。”唐钰涵的母亲刘女士说。
对于自己的未来,唐钰涵有清晰的规划:“我希望未来能去北京读戏曲学院附中,继续在戏曲方向深造。”她发现,在同年龄段中,自己的热情并不是个例。“近几年,我身边学习京剧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与此同时,张密在宝安的课堂也涌进更多小戏迷,目前正在初中就读的张紫墨便是其中一员,初中在读的她已经学了五年京剧。张子墨的母亲王女士表示,在当地,孩子们学习京剧的热清高涨。“很多孩子感觉戏曲陌生而神秘,但又为包头、化妆、闪闪的发饰和镶边的戏服所吸引,于是便流露想了解京剧的意愿。”
身处同一个课堂,小学员纯倩也在学校接触并喜欢上京剧。她的母亲姚女士说:“孩子最初接触到京剧,是因为学校的京剧社团,在社团进行一年多学习后,纯倩自行决定开始系统学习京剧。在这一过程中,奇特的唱腔、美丽的服装、霸气的凤冠成为她爱上京剧的主要原因。”
让京剧等国潮文化“出圈”
对于这一轮“京剧热”,王圆圆判断,深圳的政策利好是一大重要原因。“政府关注到了我们的演出,并通过采购这一方式支持剧团的发展。政策大方向越来越好,京剧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王圆圆介绍,当前,振鹏京剧团通过开展跟团学习、戏曲进校园和“四点半课堂”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戏曲教学。其中,后两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正得益于深圳各级政府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扶持。而在宝安,张密和她的老师们也是多所学校“四点半课堂”的常客。
“深圳人对京剧的接受程度在快速变高。”张密说,“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花了很大的精力推广传统文化,这些举措正在收获成效。”
在政府扶持的同时,王圆圆认为,兴趣是青少年主动了解京剧的另一大原因。她注意到,骤增的青少年剧迷背后,京剧本身创新发挥了引领作用。
“‘时尚京剧’方兴未艾,‘国潮风’也在出圈。一些年轻人开始觉得京剧比较酷、比较神秘,这种融合、跨界的尝试引发了青年观众对京剧的关注。”
与王圆圆相似,张密认为,戏曲跨界浪潮正吸引青少年爱上这门古老艺术。“小孩子们往往通过戏曲风流行乐接触到京剧。此外,创编类京剧在大城市盛行,一些创作者大胆尝试新型跨界作品,产生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张密说。
此外,京剧装扮的外形之美也为吸引小戏迷起到效果。“小朋友们喜欢京剧的另一个原因往往是因为美:漂亮的衣服、闪光的头饰、优雅的动作……他们会觉得好看,就会更进一步喜欢上京剧”。
面对深圳与日俱增的“小戏迷”,王圆圆感到自己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出于这种想法,王圆圆在举办深圳市青少年京剧大赛之外,又在其京剧团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京剧票友大赛中设置了少儿组。
“这个大赛已面向港澳在内的大湾区戏剧爱好者举办了三届,有很多港澳戏迷来到深圳参加比赛,居住在深圳的港澳户籍居民中,也有很多戏迷有较高的参赛热情。”王圆圆认为,今年大赛设立少儿组后,参赛者以深圳本地孩子为主,“孩子们的京剧水平真的非常高”。
回忆起剧团在深圳的坎坷,王圆圆由衷感慨,“我很欣慰,一个属于京剧的春天终于在深圳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