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姜派小生名家林懋荣先生在京喜收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王超、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代课教师张淼、湖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陈圆、上海优秀青年小生演员陈东炜四人为徒。
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名誉会长翟惠生;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叶盛兰大师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林懋荣先生同窗好友、著名京胡演奏家燕守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贾士铭、李玉芙、王福来、陈炳南、卢东来;著名京剧小生表演艺术家马玉琪、萧润德、刘耀春、仉志斌;姜妙香大师外孙、谭富英先生之子谭寿昌;马连良大师爱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小曼、嫡孙马龙;谭门第六代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孝曾;裘盛戎大师爱女裘红、裘兰、裘宝、裘芸;宋德珠先生爱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丹菊;沈玉才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长春;叶盛长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金援;张盛庭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四全;著名戏曲导演、北京京剧院艺委会专家周家新;北京著名中医专家、中医文化学者刘寿永 ;中央网信办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梁昊;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小生名家、叶少兰先生弟子李宏图;国家京剧院小生名家、叶少兰先生弟子宋小川;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曹颖;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附中党委书记张尧;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长刘宇宸;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原副院长李连仲;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孙鹏;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魏学雷;北京京剧院舞美中心主任高云霄;北京京剧院小生名家、张春孝先生弟子包飞;老生名家张建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京剧系副教授、叶少兰先生弟子曾宝玉;北京京剧院一团副书记韩巨明、一团原书记王海军、一团优秀青年演员王茜;护国寺宾馆原经理段祺林等嘉宾出席仪式。仪式由北京文艺广播主持人尚远主持。
林懋荣先生工小生,宗姜派。1952年考入北京艺培戏曲学校(后改名北京市戏曲学校),师从李玉泰、孟庆惠等,学习了《豆汁记》《连升店》《奇双会》《打侄上坟》《临江会》《群英会》《白门楼》等60多出剧目。1959年毕业分配至梅兰芳京剧团。1960年调入北京市实验京剧团。1962年拜姜妙香大师为师,同时拜师的还有李崇善(拜谭富英)、侯梦兰(拜筱翠花)、岳惠玲(拜荀慧生)等人。1966年随团到缅甸演出。1969年合并到北京市京剧二团。1979年回到重新组建的北京市实验京剧团。1982年随团到日本演出。1987年进入北京京剧院。演出剧目有《孔雀东南飞》《奇双会》《得意缘》《群英会》《白门楼》《辕门射戟》《小显》(《罗成托兆》)《罗成叫关》《玉门关》《监酒令》《飞虎山》《孝感天》等。
姜妙香大师教授林懋荣先生
此次拜师之一的王超是北京京剧院一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师承林懋荣、萧润德、于万增、刘耀春、李连仲、包飞、江其虎等名家。擅演《群英会》《奇双会》《连升店》《打侄上坟》《罗成叫关》《玉门关》等剧目。
仪式现场,在诸多嘉宾见证下,四位优秀青年小生演员向师父林懋荣先生献花、行叩头拜师礼、并献上拜师礼物。林懋荣先生向弟子赠送珍贵的艺术教材、传承资料。
四位弟子与师父林懋荣先生合影
宋德珠先生爱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丹菊祝贺林懋荣先生喜收高徒,赠字:姜门授业、梨园传承。勉励四位学生拜师后尊师重道、勤奋学习。仪式上,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王超深情讲述了自己的求学从艺经历,对在艺术成长道路上给予过他关心帮助的前辈老师们表示诚挚感谢。王超表态此次有幸拜在林懋荣先生门下成为姜派在传弟子,将全力修德学艺,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组织的信任、前辈的教导、观众的热爱。同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党的文艺政策,践行党的文艺理念,为新时代京剧小生艺术的守正创新贡献力量。
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名誉会长翟惠生表示,林懋荣先生所呈现的的小生艺术之美。在于儒雅的书卷气质。只有明白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才能产生真正的文化自信。京剧艺术的传承是活态传承,以京剧小生艺术淋漓尽致地表达中华文化之美,是青年京剧人的重要责任。此次拜师仪式在“七一”建党节举办,意义重大,希望四位青年演员以此为起点,将向林懋荣先生学习小生艺术作为一趟寻根探源的寻美之旅,将京剧小生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以三个“感谢”表达了对京剧小生艺术传承有序、繁荣发展的美好祝愿。其一,感谢林懋荣先生耄耋之年、轮椅之上,仍心系教学传承,为追求挚爱的京剧艺术不惜捐出全部身家建立基金会,将收藏积累的宝贵艺术资料全部贡献给剧院,令人崇敬。北京京剧院曾于4月7日在林懋荣先生居住的“乐成养老恭和苑”养老院开展“敬老爱老、国粹传承”党建共建公益慰问演出活动,6月26日又专程前往看望慰问林先生。未来剧院还将专门组织录制资料、开展活动,全力推动姜派艺术的当代传承弘扬。其二,感谢四位青年演员对京剧艺术的继承与热爱,以及叶少兰、萧润德先生携众位叶派小生名流名家到场见证。京剧艺术之所以为国粹,就是有无数的流派艺术家们以其非凡智慧贡献了丰富思想和精湛技艺。京剧艺术各个流派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才真正形成了如今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其三,感谢到场的众多老艺术家,特别是来自于北京戏校首批毕业生、林懋荣先生的校友同窗,老艺术家们为新中国成立至今京剧艺术漫长的传承发展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四位青年演员能够向众多前辈老师们求教学习、努力成长,为京剧小生艺术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尧表示希望此次拜师的青年演员们怀抱感恩之心,感恩这一伟大时代,感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京剧艺术,感谢由前辈大师姜妙香先生创造的姜派艺术,感恩林懋荣先生多年来默默无闻的传承。祝愿四位青年演员认真学习姜派剧目和艺术风格,传承好姜派艺术的真谛,以实际行动守正创新、坚持文化自信,回报组织、社会和时代的培养。
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长刘宇宸表示,祝贺林懋荣先生喜收高徒、四位青年演员得拜名师,希望此次收徒拜师活动能够助推京剧小生艺术的繁荣发展,为京剧小生行当人才的培养开创良好局面。
未能到场的湖北省京剧院艺术顾问、原院长朱世慧和上海京剧院青衣名家史依弘也发来贺信,祝贺湖北省京剧院优秀青年小生演员陈圆和上海优秀青年小生演员陈东炜得拜名师,继往开来,未来将姜派艺术薪火相传。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原副院长李连仲以一首《祝贺林懋荣先生喜收高徒》祝贺四位青年演员得拜名师:小生宗师技艺精,妙曲清香辟新径,风雅端庄高素养,君子风范圣人称。姜派传人林懋荣,众多弟子最年轻,时光转瞬已耄耋,喜收高徒在京城。传承心愿令人敬,梨园一世未了情。林间茂密姜韵颂,意愿芳菲花正浓。
姜妙香大师外孙、谭富英先生之子谭寿昌作为到场的姜氏后人向林懋荣先生喜收高徒、四位青年演员得拜名师表示祝贺,并寄语青年演员们学习姜派艺术的同时学习姜妙香大师、林懋荣先生的处世为人,发扬光大姜派艺术,不负众望。
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作为曾经受过姜妙香大师培养的学生向林懋荣先生喜收高徒、四位青年演员得拜名师表示祝贺。叶少兰先生表示,此次收徒拜师既是守正创新、继承发扬京剧艺术的重要活动,也是对姜派艺术创始人姜妙香先生的隆重缅怀和纪念。林懋荣先生以耄耋之年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此次收徒深刻反映出他对京剧姜派小生艺术的忠诚和执着,非常值得学习。叶少兰先生还以自己曾向姜妙香大师求艺的经历勉励四位青年演员学艺学德,深入学习姜派艺术独具特色的唱腔、身段、表演、场面等,认真领悟姜派艺术的真谛,将姜派艺术发扬光大。
最后,林懋荣先生致辞答谢:“十年前我受台北国光京剧团之邀赴台湾讲学传授姜派艺术,并收徒二人,使姜派艺术也在台湾扎根、发展。今日我在北京二开山门,将王超、张淼、陈圆、陈东炜四人正式收为姜门的再传弟子。转眼间,姜妙香大师离开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师父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心里,如果没有师父的培育,我是不会有今天的,师父的恩情我永世也报答不尽。我本人始终疾病缠身,如今已行动不便。为报师恩,我要再咬牙坚持、拼尽全力把我掌握的姜派艺术不走样地传承给我的门生。姜派艺术细腻讲究、品位高雅、韵味浓厚,演唱难度极大。姜派艺术演唱技巧灵活多变,其中层次要鲜明,要有感染力;道白规范、重视四声的运用,吐字要清楚,大小嗓结合要顺畅自如、悦耳动听;表演特色收放自如、不温不火,举手投足、动作眼神不离人物,不失分寸。希望今后徒弟们要抓紧学习继承,刻苦钻研,要让姜派艺术大展辉煌、发扬光大,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愿你们一定不负众望。”
未来,北京京剧院将专门组织录制林懋荣先生教学传戏视频资料,用于姜派小生艺术资料保护、建设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