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西皮”是由一位网名为“坤生王子”的年轻人用单一老生声腔演唱,由多首唐诗宋词唱段组成的系列短视频专辑。这一系列短视频一经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立刻引起了内外行的关注与喜爱,人们竞相转发推送。熟悉的诗词、悠扬悦耳的声腔、不拘一格的演唱形式,也吸引了一批并不熟悉京剧的年轻粉丝。
利用中国人从小都有学习唐诗宋词的经历,用京剧声腔给予包装,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平台,重新唤醒人们儿时的记忆,进而再次引起对诗词文化与京剧艺术的关注与喜爱。以一己之力为弘扬传统文化做了一件实事,为京剧艺术的普及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功莫大焉!
为古典诗词配上音乐吟唱,古已有之。今人较为熟悉的已故歌手邓丽君曾演唱过很多以唐诗宋词为题材的歌曲,近年更是有众多音乐人、歌唱家以各种形式为之谱曲演唱,所谓“古韵新歌”“中国风”。用京剧声腔为诗词谱曲,一开始主要是为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谱曲。李维康演唱的《卜算子·咏梅》及之后张君秋先生演唱的《忆秦娥·娄山关》都曾风靡一时。为古代诗词谱曲虽不常见,但偶而也会在一些特定的活动中或某些综艺晚会中听到一首两首,基本是即演即丢,没有留下可以传唱的优美唱段。
可喜的是,京剧与诗词这个非常有价值的“结合点”被“坤生王子”和她的创作团队抓住了,并进行了成功的运作。与前人不同,她们的创作思路清晰、定位准确,以数量打品牌,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灵活“短平快”的特点,以“快餐文化”的方式进入。这些极具时代特色的形式契合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欣赏方式,为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了一扇进入京剧殿堂的窗口。
这一系列短视频演唱清新隽永,唱段时长基本都控制在1分钟左右,非常短小。好处是让观者或听者还没有琢磨过来味儿,刚刚吊起胃口却已结束,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留下了重新欣赏的空间。
采用老生单一声腔也是她们非常聪明而又正确的选择,看似为“坤生王子”量身定做,实则恰恰契合了戏曲在表现诗人才子、文人墨客这类人物时所采取的原则取向。京剧中的老生行当扮演的角色大都是男性中正面、成熟、持重、有文化有地位的人物。唐诗宋词的作者,不论是李白、杜甫,还是苏轼、陆游等,无疑都是那个风云际会年代才华横溢的精英才俊,把他们任何一个人搬上舞台,毫无疑问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老生行当来饰演。“如是西皮”恪守了这一原则,使得诗词的意蕴、诗人的风骨得到准确展现。准确的定位既符合艺术规律,也大大提升了“坤生”的品位与层次。
另外,所有唱段的声腔都沿用传统戏古朴平实的风格,不加入任何西方外来音乐元素,保障了唱段音乐风格与古典诗词意蕴的统一融合,是纯正的京腔京韵。老观众听得有滋有味儿似曾相识,年轻人亦觉得“好听”,新而不“怪”,“平”中带“雅”。
京剧艺术是“角儿”的艺术,是“美”的艺术,虽然只是一个个单一唱段,但没有好的演员演唱、没有“美听”,以上的一切外在要素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就要求唱功扎实且“挂味儿”。“挂味儿”对于任何一个演员而言可谓可遇不可求。很多很有些成就、有些名气的演员唱了一辈子戏,但依然让人感到没有“味儿”。“味儿”是一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常内行、高级审美层次的问题。“坤生王子”是幸运的,她天生的音质、音色,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唱法技巧,使得她的唱有“味儿”耐听,在这一点上老观众可能最有感受。这也是“如是西皮”最具魅力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喜欢的根本原因吧!
“如是西皮”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网络文化特色,它和专业正规院团创作的新戏大戏不可同日而语,作为“小儿科”量级的新生事物,在短时间内不能进入公众视野、得不到主流媒体的关注亦不足为怪,但并不影响它的价值,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积极作用一定会逐渐显现出来。
作为弘扬京剧艺术的一种新形式,它能发挥作用的市场可能更多的是走进中小学的课堂里。利用“如是西皮”的创作模式,专门为语文课中的唐诗宋词篇章量身,创作相对应的京剧唱段,将为戏曲进课堂打开新的思路。借助“二维码”技术,把唱段附着诗词章节后面,作为辅助教材。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立刻能够听到相对应的诗词唱段,以诗带曲曲为诗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会诗词同时也熟悉了京剧,以日积月累长流水的熏陶方式影响学生的审美感知,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们对京剧的感觉与感情。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戏曲进校园”不能持久坚持的问题,解决在更大范围普及戏曲艺术的难题。
前辈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曾用艺名“麒麟童”;京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坤生前辈孟小冬被人们赞誉为“一代冬皇”;当下上海京剧院著名女老生王佩瑜以她独具魅力的才艺为京剧、为“坤生”赢得了难以计数的粉丝,被人们誉为“小冬皇”;王子作为京剧界又一个年轻“坤生”后起之秀继往开来,独辟蹊径,以一己之力在网络上为京剧、为诗词与京剧的融合闯出了一条新路,使我们看到了新一代京剧人的追求格局与气魄。
京剧的未来在于一代一代人的薪火相传、坚守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道远,“坤生王子”的创作团队加油努力!期待你们有更加不俗的表现与精彩,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