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昨晚的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高朋满座,京剧程派名家李佩红从艺数十年来首开山门,天津、河南、湖南、四川、上海等地的七位青年戏曲人向师父李佩红庄严行礼,全国各京剧院团、戏曲院校代表,多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社会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是为见证。
省却了许多京剧拜师礼的繁文缛节,仪式开始前,舞台上摆放了京剧程派艺术创始人程艳秋大师的照片,以及李佩红四位恩师关肃霜、王吟秋、熊承旭、李世济的照片。李佩红携七位弟子向舞台后方的恩师照片庄严行礼。随后,师父正襟端坐,七位弟子恭敬地向师父三鞠躬,并向师父献花,师父则向弟子赠送礼物。
“从刀马旦到程派青衣,从舞台走到讲台,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的培养、前辈们的谆谆教导、同侪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广大观众的喜爱与鼓励。”李佩红感慨道,她也因此勉励七位弟子,要坚定不移地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牢记守正创新,为京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努力。
图说:李佩红与七位弟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也来到了仪式现场。在她看来,李佩红作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放弃了鲜花和掌声,走进学院,多年来潜心培养戏曲人才,为京剧事业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令人十分敬佩。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也向李佩红一直以来对戏曲艺术的不懈追求表示崇高的敬意,并为各位同学能够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名师的指点表示祝贺。
此次拜师的七位弟子分别是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李洋、河南豫剧院杜永真、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钱安妮、成都市京剧研究院杜思奇、上海京剧院廖静娴,以及已被国家京剧院录取的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生王致贤、已被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录取的上戏毕业生李南芳。七位弟子中,有的是已经在团多年的国家一级演员,有的则是刚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戏曲新人,有的专工刀马旦艺术,有的则潜心学习程派青衣,更有的是向京剧汲取营养的豫剧刀马旦演员。
大师姐李洋与李佩红结缘于2008年第六届青京赛参赛期间,那时刚毕业的她能够参加全国性的大奖赛,心中难免忐忑,团里请来李佩红为她的参赛剧目作指导,言传身教皆是榜样,李洋感慨:“得此师长,立此榜样,我将用一生守护京剧这门艺术的瑰宝。”仪式中,上戏戏曲学院应届毕业生王致贤说:“师父常说未曾学戏,先学做人,您是我成长路上重要的引路人,我将谨记恩师教导,继续前行,让京剧这门艺术继续闪烁光芒。”廖静娴回忆自己跟李佩红学《竹林记》的时候正值年底,她本担心老师会很忙,可没想到大年初一,李佩红就来团里给她上课了,“老师不仅在教学上一丝不苟,在生活上也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我会永远感恩老师对我的每一分润物细无声的关爱,更加努力地继承发展京剧艺术。”这一声声感言更像是一句句承诺,让观众看到了年轻的京剧人不负使命,勇敢地承担起京剧艺术保护与传承的责任,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戏曲发展历程中,各剧种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成为了梨园风尚。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移植改编了豫剧《穆桂英挂帅》,使之成为梅派经典,也因此成就了梅兰芳与马金凤两位艺术大师的师徒情缘。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2009年,李佩红大胆创新,隆重推出了程派风格的《穆桂英挂帅》,得到了梅葆玖的大力支持,一时轰动南北。豫剧刀马旦演员杜永真此次拜入李佩红师门,也是程派风格《穆桂英挂刷》的一次“反哺”豫剧刀马旦艺术,实现京剧、豫剧两个古老剧种的再次碰撞。
“师徒相授、言传身教”是戏曲艺术赖以存续的传统制度。优秀的戏曲艺术家将自己之所学,倾囊相授,不仅让继承者成为其艺术生命的延续与扩充,也让包括戏曲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