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展演剧目,独幕实验京剧《等待》将于10月12日在繁星戏剧村上演。
作为首次在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亮相的剧目,《等待》突出了“等待戈多就是等待希望”的思想主题,在原著的基础上第一次将“循环戏剧”的艺术理念带入京剧舞台,是一次用中国京剧来讲好世界故事的很好尝试。01、剧情简介
独幕实验京剧《等待》是依托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为蓝本,由刘大可自编、自导、自演,郑子茹担任艺术总监,北京盛世雅韵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小剧场京剧剧目。
故事讲述了哆哆与嗦嗦两位老人在等待过程中的所知所想和所见所闻。全剧围绕着“等待不重要,重要的是等待这件事本身”这一主题思想展开,采用独幕演出形式,探究等待的本质是什么,并且通过剧中人物之间的嬉笑怒骂诠释了等待对每个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02、剧目特色
《等待》在艺术样式、戏剧结构、剧情设定、舞台呈现、表演特色、音乐理念、服装道具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思考与尝试。
艺术样式
严格遵循京剧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的艺术特征,用京剧表演形式探索荒诞戏剧中的虚无主义在戏曲舞台上呈现的可能性。
戏剧结构
将“循环戏剧”的概念引入京剧剧场——看似采取直线发展的叙述事件方式,但事件结束时又仿佛绕回到事件的起点。运用循环戏剧叙事结构,更能体现剧中人物无尽等待的重复感。
剧情设定
脱离了原著故事架构,重构了故事事件,模糊了时间、空间、人物等戏剧要素,并有意识地对一些事件进行“后现代结构主义”般的重新拼贴,看似前后矛盾,不合逻辑,但又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其衔接缝合,产生“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的观剧效应。全剧不设主观答案,而是通过开放式的表演,让观众自行解开心中的种种疑惑。一些脍炙人口的唱段、经典剧目片段巧妙地“乱入”到剧情中,为剧目增加了喜剧效果。
舞台呈现
采用新古典结构主义风格,将“出将入相”的传统老戏园元素与“黑匣子”剧场形式相结合。
表演特色
遵循京剧艺术“因人设戏”的规律,演员会什么,擅长什么,什么出彩儿就“卖”什么,最大程度发挥演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四功五法”上做足文章。唱腔既有皮黄,也有地方小调。念白既有京白、韵白、“风搅雪”,也有外语的巧妙运用。表演、动作打破行当界定,一切从剧情、人物出发来表现芸芸众生的类型化人格。
音乐理念
京剧传统曲牌与欧洲中世纪音乐相结合,用音乐语汇诠释“悲观情绪中建立起的诙谐幽默”。
服装道具
以戏曲传统服饰为主,同时融入“洋”元素,形成中西混搭风。比如将羽毛插在传统盔帽“沙窝浅”上就成了哆哆的礼帽。再比如用道具胡萝卜与饽饽的错位设定来体现事物的不确定性。
《等待》虽说是一部实验性剧目,但实验不等于肢解,探索不是糟改,举手投足间,既要做到“出得去”,也要“回得来”。饮水思源,任何创作都不是“空中楼阁”,要在“移步不换形”的京剧美学中探索守正与创新的艺术平衡,用京剧语言讲好世界故事。
主创团队
出品单位:北京盛世雅韵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120元/张(原价150元/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