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首届金秋演艺旅游节期间,为了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喜欢的京剧演出,近距离感受京剧之美,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黑龙江省京剧院 “蒲公英”文艺小分队一行36人,从田间地头、校园教室再到社区讲堂,足迹遍布绥化市明水县育林乡的各个村落和哈市平房区的中小学校与社区。接连20多场精彩的红色经典演出“送欢笑到基层”,真正让百姓感受到家门口看戏的快乐,也让更多观众了解京剧艺术的魅力,一同见证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下的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
群众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 这些天,省京剧院的演职人员们不顾沿途奔波的疲惫,全力以赴、全情投入,只要演出锣声一响,就瞬间把自己状态调整到最佳,带给观众的永远是最饱满的情绪和最精彩的演出。因为演出时间紧任务重,下台的演员们来不及换演出服就奔赴下一个地点,一天最多跑5个地方,演职人员都很辛苦,但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百姓热情的掌声和欢乐的笑脸就是他们一路前行的最大动力。
变换的村子不变的热情
送欢笑更送温暖送关怀
东方红村、富裕村、胜利村、先进村、爱林村、兴华村、互助村、春光村……天气渐凉,却挡不住村民看演出的心情,开着自家拖拉机招呼邻里相亲一同坐车来看戏。
台上演员们演得热火朝天,台下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老人们三五成群坐着自带的椅垫小凳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跟着哼唱。还有很多人举着手机兴高采烈拍照录视频,跟邻村朋友显摆演出有多精彩。
会乐器的退休老会计与省京的乐队演奏员热烈交流弹奏心得,聊高兴了忍不住点起手中旱烟。演完出的演员一下台就和村民打成一片,不停合影拍照留念。
旁边舞美队员和有空的演员、导演一边帮村民掰苞米粒一边唠家常,惹得爱笑的大娘直接笑成一朵太阳花。为了让村中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也能看到演出,小分队直接走进老乡家中,《沙家浜》《红灯记》等经典唱段让坐在床上的老乡们听得入了迷,其中一户的尹大娘更是忍不住哽咽地说:“你们要常来啊,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下次来大娘给你们烙饼吃。”
小分队每在一个地方演出结束,村民高兴中也带着许多不舍,短短一场演出,中间流露出太多的温情与关怀。于是,小分队也与村民们有了一个约定,那就是“明年再见,明年一定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育心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基础。为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省京剧院文艺小分队先后走进哈尔滨市新疆第一小学校、哈尔滨市第十八职业高级中学校和哈尔滨市友协第二小学校。舞台上,剧院的优秀演员们通过《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红色经典唱段展现革命先辈铮铮铁骨的民族气节,致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段段精彩的演唱,赢得学生们热情的掌声。
演出结束,学生们还和演职人员进行了愉快的互动,主持人通过幽默的讲解为学生们普及京剧相关知识,加深学生们对戏曲的了解与喜爱。
乐队的演奏员们也应学生们的要求,详细讲解和展示自己的乐器,不同音色的乐器引得大家惊叹不已。还有学生在演奏员的指导下,尝试使用乐器,成功敲出一段鼓点后,瞬间赢得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和掌声。
老师们纷纷表示,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还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戏剧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 “家门口”的精神文化生活
万米社区、绿地世纪城社区、平房镇新时代文明讲堂……舞台上,演员们铿锵有力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和精彩的唱段,让居民们听得如痴如醉,目不转睛。这些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唱段,让大爷大妈一边听一边唱的同时,还不忘掏出手机全程录像,从演员到乐队再到演员,此时的他们只恨手机镜头不够大,录制时生怕错过一点细节。
热烈持久的掌声,笑逐颜开的表情,对于这些社区的居民来说,能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真是太幸福了。居民王大爷激动地握着演员的手说:“我可是黑龙江省京剧院的资深戏迷,昨天晚上看社区通知,知道你们要来演出,可把我激动坏了,连夜把我老伙伴们都叫过来,这种听戏的好机会,我们可不能错过。”作为资深戏迷,王大爷一高兴也上台给大家唱了一段,现场掌声如雷。一场演出结束,没听过瘾的居民热情追问下一场社区演出的地点,就这样很多居民一连听了好几场才过足戏瘾。“军民鱼水情”“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痛说革命家史”…… 台上演员的真情实感,也让台下居民们听得入了戏,好几个大娘一边听一边感动得掉眼泪,她们说现在的生活好了,但也正因为如此,更不应该忘记那段光荣难忘的岁月,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
省京剧院此次“送欢笑下基层”系列活动的开展,以戏曲为媒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积极健康、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送到了群众身边,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不仅推动了京剧艺术的传承传播和推广,也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接下来,省京剧院还将策划推出更多形式更加精彩的演出活动,让京剧艺术真正走进百姓心中,持续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