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境成真”播撒艺术种子,史依弘现场教学解锁京剧之美
“对待传统经典,要尽量保持原样,寻求与这个时代的共鸣,在表演中赋予时代气息;对于新编剧目,则应大胆创新,只要不脱离‘皮黄’还是京剧,就尽可能去尝试。”昨日,作为宛平剧院“大宛集”一戏一赏艺术美育系列重头戏,京剧名家史依弘对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围绕京剧《锁麟囊》以“戏境成真——传统艺术之美”为题,和学生一同探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11月10日、11日,史依弘挑梁的程派名剧《锁麟囊》将在宛平剧院上演,她在现场分享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出戏,戏好、唱腔好、剧本好。”
2011年,史依弘想尝试演出《锁麟囊》时曾引起很多波澜,有人觉得她唱梅派唱好好的,为什么又去唱程派经典?史依弘说:“其实过去,尤其上海的名旦像李玉茹、童芷苓,她们梅尚程荀都唱,那时没规定你唱了这个流派,别的流派就不能碰。其实不论唱什么戏,观众愿意买票就成功。”
为了唱好这出戏,史依弘从模仿的程砚秋先生的声音、润腔、韵味身段起步,一点一滴琢磨程派旦角的诠释跟梅派的不同之处。还特意跑到北京跟李文敏老师学了两个多月。结果老师告诉她——你的嗓子那么明亮、好听、圆润,千万不要因为程派的一出戏而幽咽,把嗓子憋回去。你要去学程派的精神,按照最舒服的方式去润腔。让她没想到的是,首演至今12年,这出戏每年还都会受邀演出。
说起梅派和程派的不同,她用梅兰芳先生的电影《生死恨》举例:“那时候的梅先生也就二十多岁,虽然是黑白电影,但看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就是美。只见他一转身吹灭蜡烛,我想学,却完全摸不透他如何转身、挪步。一个动作一气呵成,如入化境。”她说:“梅派艺术靠的是个人魅力,那些技巧如同长在身体里,想一项项学很难,它是整体性,绝不炫技,美却无处不在。”
除了专业讲解,对谈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史姐姐”现场教学京剧“手眼身法步”的基础表演动作,点燃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感受国粹魅力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剧场到学校,艺术育人的脚步从未停止。宛平剧院总经理夏天说道:“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是宛平持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