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是我的新戏台”——“95后”戏曲小花的“戏”气洋洋
《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荷塘月色》《画心》……当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用中国传统戏腔唱出来,该是怎样的风味?在刘书含的抖音视频中,这样的“梦幻联动”伴着悠扬动听的旋律,飞出屏幕,飞入无数人的耳蜗与心间。
作为一名年轻的戏曲演员,刘书含已经学习戏曲12年,近年来,她的账号@刘书含Rose.在抖音平台收获了近38.4万粉丝,为传统戏曲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也为自己的成长打开了一扇新的天窗。除了发布视频外,她还会在直播间表演,并且先后与昆曲、豫剧等主播连麦PK。刘书含认为,直播PK不仅可以向观众展示不同戏曲门类的艺术特点,还能让演员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以提升自身技艺。
在PK中与越剧主播互动交流
年轻观众是刘书含直播间的主力军、生力军,她30岁以下的粉丝比例,达到了65%,对于直播间的打赏收入,她会用于技巧的打磨与服化道的精进。当一颗冉冉升起的戏曲新星,用新形式在“新舞台”收获“新戏票”,与“新观众”们一起徜徉戏天曲云间。在这样的“新新相映”中,中国传统戏曲正焕发新气象、新希望。
“我是被骗去学京剧的”
不少资深戏曲表演者表示,现如今,年轻的戏曲演员已经成了“珍稀物种”,真正优秀的、用心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冷清,刘书含有着切身体会,“读研时,我们班一共只有两个人。”而她之所以与戏曲结缘,很大程度上“是被骗去学京剧的”。
“我小时候有一个唱跳梦,梦想唱歌跳舞当偶像。后来妈妈告诉我,有一个专业既能唱歌又能跳舞还能表演,就把我送了过去。”而当刘书含满眼憧憬地走进学校后,一句“你是京剧专业刘书含吗?”,让命运的齿轮从此开始转动。也不知道该说是京剧猝不及防地闯入她的人生,还是她一脸懵懂地走进了京剧的世界。
刘书含坦言,“走上京剧道路,最初确实后悔过,因为练功实在太苦了。”从压胯到翻跟头,对于年少的刘书含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而给她留下最深刻记忆的,当属“吊腿”。所谓“吊腿”,就是找一张长条椅,人躺在上面,贴着椅子背的那条腿用绳子绑在椅子上,把韧带拉到极限。一绑就可能要 20 分钟到半个小时,两条腿都吊,一个小时下来之后又疼又麻。”刘书含说,吊腿之外还要踢腿,“每天要踢好几百次,第二天起床都费劲,但为了练好腿部力量,绝不能偷懒。”大学时期与老师排练《虹霓关》
日复一日的训练,既辛苦也枯燥,但刘书含坚信,流下的每一滴汗,都将浇灌出花与果的飘香。虽然早已经历过无数场演出,但第一次登台表演的场景,她依然历历在目。“当舞台上美轮美奂的灯光亮起,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仿佛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我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一天,细致打磨的声腔、盈盈袅袅的身姿、绮丽典雅的唱词,似乎因为当时的紧张而有些模糊,却又因为特殊的意义而格外清晰鲜亮,时间永远不会把这段记忆磨蚀,只会加上一重又一重的滤镜,时不时地在她脑海中浮现。
带着对京剧的热爱,刘书含考到了沈阳师范大学的京剧表演专业,并且顺利保研本校的戏曲专业。研究生期间,她开始学习“一声即勾耳朵,四句席卷全城”的昆曲。“昆曲是百戏之祖,表演形式跟京剧有很大差别,难度也较高,我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给自己更大的提升。”表演《牡丹亭》饰演杜丽娘一角
昆曲的唱腔、表演等都与京剧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刘书含来说,很多都要重新开始学习,有些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我在京剧中主要学的是花衫,表演形式偏外放,但在扮演杜丽娘时,表情、眼神、说话、动作都必须收着来,走路也只能小步地走”,刘书含介绍,“京剧的唱腔很多是西皮二黄这种,但昆曲的水墨调用婉转音比较多,所以我等于是要重新学习演唱”。巨大的学习难度并未改变刘书含精益求精的态度,《牡丹亭》里最经典的“游园”“惊梦”两折,她就学了两年。直到如今,《牡丹亭》都是她最常表演的曲目之一,杜丽娘也是她最喜欢的角色人物。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我的直播爱上戏曲”
2017年末,刘书含开始接触抖音。她至今记得,自己发的第一个视频,是在练功房里唱了一段戏腔歌曲。“当时唱的《弱水三千》,很幸运地收获了820万的浏览量与54万点赞,这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刘书含说,自己最初在抖音发视频,本意是记录美好生活,主要发一些练功日常、与同学的玩闹等等。后来,她发现有很多粉丝,尤其是年轻粉丝对于戏腔唱歌、戏曲文化非常感兴趣,这让她愈发坚定了在抖音这个“云端舞台”展现戏曲魅力、传播戏曲文化的决心。
练功房唱戏腔歌曲收获了820万的播放量、54万点赞
“从一开始的粉丝基数很少,到后来收获大量粉丝,一条视频的浏览量能达到1100万,我越来越有信心去更新视频,打开直播与粉丝们互动。”从去年开始,研究生毕业了的刘书含开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几乎每天八点准时开播,一唱就是三个小时。“很多粉丝会在我视频下留言,说希望能直播演唱他们喜欢的戏腔歌曲,他们的喜爱与支持让我很受鼓舞,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分享戏曲文化很好的机会。”
起初,刘书含的直播间往往只有几十人,但她并未感觉到失落。“有时候虽然直播间的观众不是特别多,但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戏曲是真的非常热爱,有的几乎每天都会看我的直播,并且从头看到尾。”这份通过音符与信号传递的共鸣,让她充满了成就感,也成为了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撑,“我相信,只要坚持做下去,戏曲之美就一定能感染更多的人。”
最让刘书含感动的,是一名与她同岁的女生。这个女生是一名牙科医生,有时候白天比较忙,但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准时出现在直播间中,后来成为了她直播间的管理员。“有一次她因为身体原因要做全麻的手术,我劝她晚上就别来直播间了,但她下午刚做完手术,晚上麻药劲儿还没完全过,就定好了闹钟,在我开播后第一个进入了我的直播间。”现在讲起这个故事,刘书含还是满满的感动。
这个女生最初并不懂戏曲,但刘书含每次在直播间分享一些戏曲知识,她总会认真地记住。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了“戏曲通”,有时候粉丝在评论区点老生的唱段,她总能精准识别,然后巧妙回复“我们的主播是旦角,可能不太适合唱老生哦。”如今,两人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私下也会互相分享工作与生活,彼此陪伴,共同成长。
在刘书含看来,戏曲的推广也是可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受场景所限,一些精彩的台步、剑花、翻跟头等往往很难在直播间中呈现,而且线上线下在呈现方式、现场氛围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刘书含如果有线下表演,总会在直播中告诉粉丝们,很多粉丝都是看了她的直播才去看我的现场表演的,有的甚至跨越了城市与省份。“无论是发视频还是做直播,其实都是在为戏曲文化创造更多的曝光度,给原本不太了解戏曲的观众一些接触戏曲、爱上戏曲的机会,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去学习,或者去看现场表演了。”
刘书含有一个刚上初中的表妹,起初也没接触过戏曲,通过看了她的直播与表演后开始对京剧感兴趣。“去年过年时,她在我家唱了一段,真的有模有样的。我特别开心,喜欢戏曲的群体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壮大了,真好啊!”“短视频与直播为戏曲创新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多年来,刘书含一直在思考传统戏曲的创新。她曾与同学合作,创作了一首国风流行歌曲《成双》,将说唱与戏曲进行了结合,不仅在各音乐平台圈粉无数,也在电视屏幕内外收获了非常好的反响。“当时很多同学、朋友、粉丝跟我说,‘原来戏曲还可以这么唱’‘第一次发现戏曲这么好听’”,在她看来,戏曲是一座音乐的宝库,戏曲之美还有无限待挖掘、待运用的潜能。
与搭档表演国风流行歌曲《成双》
国风流行歌曲《成双》
而运营抖音账号这一年多的时间让她愈发感觉到,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为这种创新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很多创新可能不太方便马上应用于现场表演,但更加自由的直播间则孕育着无限可能。”刘书含努力不让自己的直播千篇一律,常常在直播中穿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头饰,拿不同的扇子等等,为观众们带来更多新鲜感,“很多粉丝说我像百变小樱,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戏曲文化绝对不是枯燥单调的。”还有粉丝留言表示,可以结合现在的时代特色,对传统戏曲的剧本或者歌词进行创新与改编,在直播间中进行表演,一定可以备受欢迎。
这几年愈刮愈劲的“国风”让刘书含看到了推广戏曲文化的更大的机会,她自己也成为了这其中温暖而有力的一缕。作为一名抖音音乐人,她创作了《良人瘦马》《无双》《霸王别姬》等一系列国风歌曲,把戏腔进行了巧妙融入。在与一些乐队的合作中,她也会在一些歌曲中加入戏腔,效果常常出人意料得好。
除了传播戏曲本身之外,抖音直播也让很多年轻戏曲演员拥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与能力。刘书含介绍,很多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同学、同事,很多都在前些年选择了转行,其中大部分是为生活所迫,“毕竟前些年戏曲市场一直不景气,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不乐观,很多人真的坚持不下去了。”随着直播打赏的兴起,作为传承戏曲文化的“接棒人”,年轻的戏曲演员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有了更大的收入来源,坚守戏曲事业的越来越多,许多已经转行了的也开始重操旧业。
受访专家认为,观众为演出打赏,发源于唐代的戏曲“缠头”习俗。“缠头”既包含票价,也包含观众向演员、戏班赠送的礼物。直播打赏这种“先观看后付费”的模式,是观众对戏曲表演共情、欣赏心理的外显化。为艺术付费成为戏曲观看者的一种主动选择,更是对传统艺术传承者的肯定和鼓励。刘书含也表示,自己一场直播的打赏收入,很可能比一场线下表演活动的出场费多得多,自己身边很多同行,也正是靠着直播打赏,拥有了坚持下去的底气。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几年的戏曲主播,从少人问津发展了广受青睐,从屈指可数发展为竞争激烈,从一潭静水发展为涟漪涌动,这正是一门艺术、一个行业良性发展的重要讯号。”刘书含认为,流量与打赏应该是激励而不是温床,戏曲主播们应该抓住机会,更好地领悟艺术、精进本领,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否则很快就会被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所抛弃。这,何尝不是直播打赏对于戏曲文化发展的间接推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源头活水”,正在互联网之风的吹拂下,化作层层波纹,向远方缓缓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