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京剧院特邀名家为青年演员教授传统戏 “名师传戏”赓续京剧艺脉
1月19日晚,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济南市京剧院“名师传戏”汇报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在北洋大戏院上演。参与“名师传戏”项目的济南市京剧院青年演员黄程冉和李英杰分别饰演薛湘灵和赵守贞,精彩演出赢得场下阵阵热烈的掌声,“名师传戏”再结硕果。
口传心授京剧经典剧目
本场演出的《锁麟囊》是济南市京剧院举全院之力复排的优秀传统剧目,邀请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教授段晓羚亲授京剧院青年演员黄程冉。“黄程冉之前就是我的学生,她很努力勤奋。”段晓羚介绍,从2023年6月开始,黄程冉正式开始学习《锁麟囊》。1月5日晚,段晓羚携黄程冉师生二人联袂同台演出,既是一次专业院团和戏曲院校之间规范性极高的教学示范演出,也是济南市京剧院大力培养优秀青年艺术人才,与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共同举办“程继衣钵·薪火相传”教学合作演出的创新之举。
2022年,济南市京剧院特邀京剧名家、奚派第三代传人张军强为青年演员马良传授京剧骨子老戏《失·空·斩》。虽正值疫情防控期间,但张军强不辞辛劳、悉心教导;马良刻苦努力、勤奋练功,演职人员通力合作,演出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好评。
继《失·空·斩》后,京剧院又相继邀请京剧名家王艳、段晓羚、杨雪梅为青年演员教授传统京剧《红鬃烈马》《凤还巢》《锁麟囊》《四郎探母》等。
“‘名师传戏’是济南市京剧院为培养青年人才而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邀请全国优秀京剧艺术家到济南为剧院青年演员教授京剧传统戏,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经典剧目,赓续流派艺脉,提升青年戏曲人才专业艺术素养。”京剧院党支部书记李琦介绍。“替祖师爷传道”的时代责任
“虽然她们在学校里都学过这些经典剧目,但离走上舞台还有一定的距离。”段晓羚表示,在学校里是“一招一式”的学习,“名师传戏”更注重“导演式”教学,启发学生去领悟人物情感内核、心路历程等,另外,包括怎么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合理分配体力等舞台经验,也是段晓羚向黄程冉传授的内容。
李英杰从2022年底开始跟随王艳学习,“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天津,王老师在北京、青岛演出我也会跟着去,在演出前抓紧时间向老师请教。”李英杰说,跟着王艳学习的最大收获是“开窍”了,“王艳老师指导我去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形象,现在自己能做到举一反三,对表演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锁麟囊》中,薛湘灵经历坎坷,对于目前刚踏入社会没有太多经历的黄程冉来说有一些难度。“我在表演时会按照老师的指导,让自己全身心沉浸在人物里,从内心深处体会人物经历,感受到并演绎出人物的悲欢离合以及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绪。”
“京剧界传戏收徒有‘替祖师爷传道’的说法,把自己所学传给下一代,这是我们的时代责任。”王艳表示,“小时候跟着很多大师学戏,像梅葆玖先生、姜凤山先生等,后来又正式拜刘秀荣老师为师。还曾经和叶少兰、尚长荣、李鸣岩等名家同台演出。确实感受不一样,这些名家的舞台张力、节奏、气场、魅力会深深地感染你。”王艳说,戏曲传承是活态的,师徒口传心授一直是重要方式,“‘名师传戏’这种方式是对演员实打实的落地式培养,对演员成长、剧团发展都影响深远。”为传承京剧本体艺术奠定基础
本次“名师传戏”项目,特邀京剧名家、天津京剧院实验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艳亲授传统名剧《红鬃烈马》,济南市京剧院青年演员李英杰从师学艺、刻苦研习。项目推进以来,王艳即对该剧的整体排练工作做出了综合指导,对音效、灯光、服装、道具、化妆各环节提出高标准的规范要求,为“名师传戏”项目提供了可遵循的艺术规律。
教学中,王艳、段晓羚不但传授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们传授历代戏曲人积淀下来的智慧、经验,以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习过程中,我对京剧事业的热爱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艺术之路也走得更加坚定了。”李英杰表示。“举办‘名师传戏’项目是济南市京剧院坚持守正创新的业务发展方向,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落实实践。下一步,剧院将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和京剧名家的共建交流,大力培养优秀青年演员,提升剧院整体业务水平,为剧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李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