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演员的表演很专业,从唱念做打到服饰装扮都很到位,戏演得入木三分。”2月2日,在新疆美术馆举办的“新春嘉平 长乐未央——第十一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主会场上,戏曲爱好者郭红萍看完3位小花旦的表演,发出感慨。短短10分钟的演出,引得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孟珮祺(左二)、吕书瑶(左四)、余佳讯(左五)与陈瑛(左三)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这3位小演员从小学习京剧,年龄最小13岁,最大也不过18岁。年纪虽然不大,但她们表演经验十分丰富。
“我们唱的是传统京剧剧目《桃花村》和《卖水》,已经练习了很多次,彼此配合很默契。”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学生余佳讯说。她6岁便开始学习京剧,如今已有8年“戏龄”。她的好姐姐孟珮祺和吕书瑶说:“5年来,我们共同参与了20余场京剧表演,上过新疆春晚,也去过各地‘村晚’。演出时,彼此给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
学习京剧并不轻松,从基本功到一遍遍拿腔走场,练得极其辛苦,好比在“修行”。余佳讯说,精致的扮相也让她们“尝尽苦头”——戴头饰时需要勒紧头部,疼痛难忍,只能强忍着泪水,生怕把妆容弄花,“我们不怕辛苦,只为在舞台上表演好每一出剧目。”
走下非遗年俗展的舞台,3人依旧沉醉于方才的表演中,兴致勃勃地进行“反串角色”的对戏游戏。余佳讯说:“平时在排练中,我们会一丝不苟地推敲戏词,反复练习身段动作。发现谁出现差错,另外两人都会毫无保留地及时指出。”3人细致打磨每一首戏曲剧目,也加深彼此间的默契与协作。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纷纷与她们合影留念。观众王琴还与她们对戏,“今天的年俗展很热闹,特别是京剧表演,让我找到儿时的记忆。”
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瑛看来,3位徒弟的表演愈发成熟专业,“京剧要发展,首要是培养新人。看着她们一点点学习唱腔、身法,到现在登台演出,每一次进步,我都倍感欣慰。”近年来,陈瑛工作室已培养上千名戏曲爱好者,不仅有余佳讯这样的青少年,还有许多成年人。
天赋+坚持+努力,她们得以在一场场演出中逐渐磨砺成熟。余佳讯说:“未来,我们还要考取大学,深造戏曲专业。三姐妹继续携手合作,走上更专业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