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退休前,周一至周五,王善平给江苏省戏剧学校的学生们上课;周六周日,为京剧爱好者们传授技艺。退休后,找王善平学京剧的学生更多了,她反而越发忙碌,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
王善平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4岁便登台表演。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 “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节“表演奖”、第十四届中国少儿戏剧小梅花“园丁奖”……家中一排排的奖杯和证书,都是她辛勤耕耘的见证。
2002年,王善平40岁,正值京剧演员的黄金时期,因家庭原因她选择了退居幕后,转型为京剧表演老师。她感慨道:“尽管告别了最喜欢的舞台,但这二十多年来,我培养了许多学生,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是老师也是“母亲”,心系学生的生活
进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后,王善平不仅是教授京剧的老师,还兼任了班主任的职务。面对一群年仅十多岁的孩子,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些孩子们既要学习繁重的京剧技艺,也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王善平心疼之余,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每当孩子们排练疲惫,或是面临比赛、考试的紧张时刻,我就把他们叫来家里,给他们煲鸡汤、排骨汤,让他们补充能量。”王善平说,她有时还会自掏腰包买奶粉为这些孩子补充营养。王善平班里有18个学生,家里桌子经常坐不下,她就找东西铺在地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她说:“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王善平(左二)和她的学生们
石善栋是王善平的第一届学生,来自徐州沛县。一次意外,他的大腿被开水烫伤,王善平心急如焚。她咨询医生,为石善栋买墨鱼吃,炖蹄髈汤喝,只期望他的大腿能够不留疤痕。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石善栋的大腿真的没有留疤。如今,石善栋已在国家京剧院工作,每次与王善平联系,他都会深情感谢恩师的关心与照顾。
王善平常说,过去的20多年里,每当学生生病,她都会毫不犹豫地骑自行车、电动车送他们去医院。甚至,学生们生病所需的药物,也都是她默默为他们购买的。 问其原因,她说:“我热爱京剧,更希望这门艺术后继有人。他们都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他们才能更专心地投入到京剧的学习与表演中。”
因热爱而坚持,她将学生送上京剧舞台
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江苏演艺集团京剧院……王善平桃李满天下,只要找上门的学生,无论是有天赋,还是肯努力,她都尽其所能,把学生送上京剧表演舞台。
在王善平眼中,她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光之处。王炎龙是一个京剧爱好者,想要参加艺考走专业道路,但在深圳找不到专业的老师。经人推荐,她到南京跟着王善平学习了一个寒假和一个暑假,顺利考上了上戏附中。对于这个学生,王善平评价其属于天赋型,而另一个学生周子轩则属于后天努力型。
周子轩小时候学习的是跳舞,因为身高原因,无法在舞蹈方面走专业道路,于是在家人的建议下学习京剧。由于距离考试时间短,零基础的周子轩被许多老师拒之门外,王善平心想:万一她是个好苗子呢?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教了一个星期,发现周子轩嗓子条件非常好,长得好看,身段也好,于是继续教。在两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周子轩考上了中戏附中,一直读到了大学。毕业后,她如愿进入江苏演艺集团京剧院工作。
王善平不仅关注那些把京剧当职业的学生,还致力于培养广大京剧爱好者。戴羽格,一个不到4岁的小女孩,是她所教的年纪最小的学生。虽然学习时间有限,但她的认真和专注令人动容。每次看到这样用功的孩子,王善平都深感欣慰,仿佛看到了京剧未来的希望。国粹推广进校园,播撒火种寻觅传承人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22年里,王善平还深入校园,为传承国粹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当王善平走进校园,她都会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京剧的魅力。她深入浅出地解释“京剧姓不姓京”的疑问,并详细阐述“生、旦、净、丑”四种行当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她的讲解总是引人入胜,让学生们对京剧充满好奇和向往。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京剧的魅力,王善平还会现场展示“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法。她精湛的技艺和激情四溢的表演总能博得满堂喝彩,她甚至邀请学生们走上舞台,亲身学习一些经典的唱段,让他们感受到京剧的魅力和乐趣。
“印象里,京剧都是爷爷奶奶喜欢听的戏剧,离我们很遥远,京剧进校园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作为国粹的魅力。”听到学生们的反馈,王善平表示,京剧作为国粹艺术,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传承。而通过校园推广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王善平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京剧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学习京剧的人数也在慢慢减少。”现在,王善平有自己的担忧,也有自己的坚持。她坚定的说:“不管今后怎样,我的使命就是培养更多的京剧新星,我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