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文化渐兴起京剧圈粉年轻人
本期主持
近年来,京剧电影、京腔歌曲等京剧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一些戏曲界人士在网络“出圈”,京剧和年轻人的碰撞开始以另类形式出现。本次本报与大外新传百川采访团发起问卷《关于青年对京剧及国潮文化喜爱程度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共回收12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高达82.79%的受访者曾接触过京剧或相关衍生剧目,其中,三成以上的受访者到线下剧场观看京剧,65.35%的受访者在短视频平台观看京剧节目。
来看戏的半数以上都是年轻人,有的还穿着旗袍、汉服。大连京剧院演员宋子飞回忆道,“2010年我来这演出时,台下全是老年人,现在台下年轻人非常多”。
“近几年对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大连理工大学京剧团副团长刘力宁说道。大工京剧团的招新门槛不高,只要对京剧感兴趣都可以加入。但尽管如此,2021年和刘力宁一起面试的同学只有8位,而到了今年,参与面试的同学多达二十余人。
近年来,京剧电影、京腔歌曲等京剧衍生表演涌入人们的视野,一些戏曲界人士在网络“出圈”,京剧和年轻人的碰撞开始以另类形式出现。本次大外新传百川采访团发起问卷《关于青年对京剧及国潮文化喜爱程度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2.79%的受访者曾接触过京剧或相关衍生剧目,其中,三成以上(占38.61%)的受访者到线下剧场观看京剧。
调查数据显示,观看京剧的主要原因中,最多的选择是“京剧历史和文化价值”占88.89%,其次是“艺术审美(视觉听觉盛宴)”占85.19%。而“故事情节”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被50%的人选择。因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观看京剧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京剧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审美的欣赏。值得一提的是,京剧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果说是客观因素的话,而艺术审美(视觉听觉盛宴)则是一个主观因素,对于京剧的喜欢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京剧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实是表现力”,以前董玉茜一直对《天女散花》“没那么高期待”,但看过之后她改口了。她感叹于京剧表演仅靠舞动水袖,就能完美地勾勒出仙界风光。“新奇!震撼!”另外,考究的动作,精心搭配的服装,甚至舞台灯光映射在演员头面上散射出的光芒都令董玉茜痴迷不已。前不久,没办法上台演出的她,拍摄了一组京剧写真照庆生,全套妆发都由专业戏曲化妆师包揽,这让她再次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与董玉茜不同,大连理工大学学生京剧社团的成员们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戏瘾”。为了筹备今年的毕业生京剧专场演出《龙凤呈祥》,他们紧锣密鼓地排练。正式演出当天,台下观众席坐着“老票友”,但更多的是年轻教师、学生,还有外国友人。4岁的杨杨(化名)很喜欢京剧,是全场最小的观众,开场前,她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手上的京剧脸谱。19点整,《龙凤呈祥》正式开场,演出人员中除了扮演吴国太的何熙文是京剧团指导老师,其余都是社团内爱好京剧的学生。“年迈康泰……”何熙文今年已有85岁高龄,仍带妆坚持一个多小时的演出,精神矍铄,一如他的唱词。已经毕业的苏烨宁被请回母校出演女主角孙尚香,“昔日梁鸿配孟光/今朝仙女会襄王……”一段唱腔赢得满堂喝彩。
京剧传统的唱腔深入人心,贾化一角的出场更是博人眼球。他本应“卸下刀枪”直接入内觐见“吴国太”,没想到转身掏出了几把现代化“武器”——会发光的玩具剑、自带音效的塑料枪,可谓妙趣横生。这样的设计最早出现在京剧演员王佩瑜的反串表演中,不仅如此,她还在戏中直接戴着眼镜登场,髯口特意修剪成“黑短齐”,甚至在舞台上接听电话。这样新颖的表演形式打破了观众对京剧的传统认知,赢得了广大网友的支持与喜爱,纷纷留言“京剧竟然还能这么玩儿”“这段太硬核了”“原来京剧也有搞笑桥段啊”。
现如今戏曲正向网络空间延展。《调查》显示,网络是受访者观看京剧及衍生表演最主要的场所,65.35%受访者经常通过短视频观看京剧及衍生视频。50.5%受访者通过媒体平台开始关注或决定观看京剧。王一童、刘力宁表示,最开始对京剧感兴趣就是因为听到含有京剧元素的歌曲,还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过京剧相关的作品。《神女劈观》是游戏原神中的一段京腔唱段,由上海京剧院演员杨扬演唱。一经播出后火遍全网,在B站播放次数高达679万次,YouTube上的播放量也达到79万次。京韵民谣《武家坡2021》改编自京剧《红鬃烈马》,原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点赞33.3万,二创视频更是达到超百万的点赞量。
京腔歌曲、动漫、相声等“跨界”作品为年轻人敲开了京剧的大门。“我给你学几句‘忆昔当年泪不干……’”何熙文一边唱着《武家坡2021》,一边说道,“简单好学,朗朗上口是吧”。在何熙文看来,传承京剧的关键在于观众,要依托“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京腔歌曲、动漫、电影等吸引观众,再引导他们去了解真正的京剧。
外企职员谢雨轩因为相声《九艺闹公堂》对传统京剧产生兴趣,如今的她会经常到京剧院观看现场演出,有时也会在短视频平台刷京剧唱段,“唱得好听,台上的角儿举手投足都带着韵味”。
《调查》显示,在不喜欢看京剧的受访者中,有80%表示“听不清、听不懂唱词”,而60%受访者认为“京剧时间过长,没耐心”。提及京剧的改进建议,57.29%受访者认为京剧演出可以运用现代化舞台技术,如LED屏幕、音效等,融入适当的现代元素;30.21%受访者认为在京剧演出过程中增设互动体验区域可以丰富观演效果。京剧的跨界融合使得传统艺术呈现出新的活力。
大连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张佳东表示京剧传统内容不能轻易改动,但是可以适当调整京剧演出的节奏、时间,也可以将舞台布置得“更真实一点”,或者向年轻人“提供更多的解说”。大连京剧院青年演员宋子飞曾参与过多次“京剧进高校”活动,他表示为了适应大学生的上课时间,会将两个小时的戏缩减到一个半小时,或者找几出不一样的折子戏,选择较为精彩易懂的片段进行演出。
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与年轻一代建立了新的联系,为传统艺术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国潮文化渗透年轻人的生活,涉及服饰、饮食、娱乐、运动等多个领域。《调查》显示,国潮文化兴起的原因主要包括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占79.17%、创新设计吸引年轻人占76.04%、支持国产品牌占57.29%和社交媒体推广影响占56.25%,认为与明星或网红效应有关的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6.04%。
国潮之所以“潮”,其背后源于“国”。在张佳东看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有更强烈的认同感。大工京剧团团长卫国鑫坦言,演唱京剧不是作为一个“局外人”,而是需要完全代入角色,这样才能体会到更深刻的感情。何熙文常和学生讲,“京剧一方面能提升审美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它能够塑造人格”。苏烨宁从京剧中“寻找内心的稳定和平静”;以前从来不会在众人面前唱歌的王一童表示是京剧令她“感觉更自信,更外向了”;“京剧能给人精气神”,这是刘力宁最大的感受。
近年来,大连越来越多高校注重传统文化培养,多次举办“京剧进高校”等活动。何熙文、张佳东先后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开设京剧课。何熙文曾是理工科教授,退休后“华丽转身”,于2010年首次开设《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选修课,截至今年,选修课总共开设20余期,选课总人数将近4000人。每周日下午两点,大工京剧团的成员都会凑在一起,在何熙文的指导下练习京剧唱段。几位同学先后练习《凤还巢》《锁麟囊》等选段,每每唱完,何熙文总要鼓掌以示鼓励。活动结束,何熙文戴上棒球帽,起身走出活动室,精神焕发,他常说,和年轻人呆在一起,自己也越来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