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千古存 不朽家国情 | 国家艺术基金·戏曲北疆行优秀资助剧目展演京剧《燕翼堂》开启全国巡演——首站内蒙古·呼和浩特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京剧《燕翼堂》全国巡演首站演出是“戏曲北疆行”引进优秀剧目展演的一部分。内蒙古相关部门策划展演,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内蒙古戏曲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办好“戏曲北疆行”引进优秀剧目展演,内蒙古从全国遴选最具代表性的文艺院团和高峰剧目,希望通过同台展演交流的形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形成北疆文化品牌声名远播的生动图景,推动内蒙古文艺不断勇攀高峰。京剧《燕翼堂》将于10月16日—17日亮相内蒙古艺术剧院。
红色家族 英雄故事
燕翼堂是沂蒙地区古老的名门望族,耕读传家,历史悠久。燕翼堂更是红色家族,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刘晓浦、刘一梦毅然举起马列主义火炬。燕翼堂子孙共20多人参加革命,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7位英烈献出生命。一个家庭的毁灭,一个民族的新生。当民族危难之时,为了美好明天,燕翼堂刘氏家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毁家园,与仇敌同归于尽,与亲人浮厝人间”。
《燕翼堂》以刘氏家族的命运为主线,紧扣“自毁家园,与仇敌同归于尽,与亲人浮厝人间”的传奇经历,展开剧情、塑造人物。全剧5场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集中表现燕翼堂家族史上最具意义的历史节点:1931年,刘晓浦、刘一梦牺牲后的浮厝桑行;1937年,刘家子孙刘增韵、刘增易等人投身抗日;1941年,刘增韵英勇牺牲和刘合浦拒绝为日本人利用的毁家纾难。全剧尤以1941年为重要时间点,用3场戏精彩演绎了燕翼堂子孙毁家为国的核心事件。全剧以这十年为历史横断面,以刘氏家族十五代掌门刘合浦为主人公,以燕翼堂在一次次时局动荡、极端情境下的命运沉浮为主线,展示了一个家族与一个国家的荣辱相生、休戚与共。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剧目,《燕翼堂》的选材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备革命历史题材戏剧创作所应有的历史厚度、思想深度、冲突烈度、情感浓度和艺术高度。它有情节结构上的大开大合、有人物走向上的悲欢离合、有待人处事上的规矩操守、有民族危难之际的荡气回肠等,是一种典型的将“家族史”与“国家史”融会贯通的家族叙事。
该剧独辟蹊径,从“燕翼堂”独特的历史和现实处境出发,从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相生相长的角度揭示家国的内在关联,并以此完成了对家族叙事的全新拓展。剧情简介
在乾隆皇帝所赐的金字大匾下,“燕翼堂”第十五任掌门人刘合浦立下誓言,保鲁南刘氏一族家业荣昌,人丁兴旺……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时刻,刘合浦的弟弟刘晓浦、儿子刘一梦义无反顾投身革命,用壮烈而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两位亲人留下遗愿,革命不胜利绝不入土,刘合浦含泪将亲人遗体浮厝桑行。
外敌入侵,生灵涂炭,先驱的革命精神如火炬般照亮了刘家青年人的心。抗战爆发,他们请命参军,却遭到刘合浦的强烈反对,年轻人据理力争,最终,刘合浦被残酷的现实及孩子们的决绝精神打动,赠枪放行。
几年后,刘合浦的女儿刘增韵被捕,为保全党的机密与父亲的名节而壮烈牺牲。鬼子为征服当地百姓,浇灭蒙山沂水的抗日烽火,逼迫刘合浦做汉奸维持会长,交出“燕翼堂”作为清剿抗日力量的指挥部。无数惨烈的牺牲与无情的现实终于让刘合浦明白了晓浦、一梦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所作所为,明白了共产党人慷慨赴死的生命价值。为不让“燕翼堂”沦为魔鬼的渊薮,他毅然亲手毁掉了这座曾令他魂牵梦绕的宅邸,与仇敌同归于尽……
燕生双翼飞九天,最终会筑巢在家乡的屋檐,向你诉说着——血与火铸就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