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什么是“ 票友”吗?
生长于河南这个豫剧起源地,郭小龙很小的时候,就从老一辈播放的唱片开始接触曲艺,包括豫剧、越调、曲剧、黄梅戏。他回忆道:“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小的时候看着电视里的表演,就会开始跟着哼唱……”。 孩提时代对于曲艺艺术的耳濡目染,使他对戏曲艺术从酷爱变的痴迷。“以前只是模仿着电视上唱一唱, 真正认识学习京剧还是在大一时加入大学生艺术团韵远京剧队以后。”郭小龙提到,大学加入京剧队后,他开始渐渐地听更多的曲目,对京剧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常常被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精妙的身段和精美的唱腔所吸引。对他来说,京剧是一种可以陶冶情操的方式。从本科一年级到研究生二年级,京剧已经陪伴了他五年多的时光。
初入社团,郭小龙只能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包括给师兄师姐打打下手、做好台前幕后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慢慢接触到京剧表演,开始练习基本功。跑圆场、喊嗓、台步……对于每个立志走进京剧行当的人来说,京剧表演中那些名目繁多的基本功就是学好京剧的第一张“入场券”。郭小龙利用每周的学习空余时间都会来到社团的活动场地与学长一起练习,他粗略算了算,一周下来,花费在京剧上的时间得占到学习以外时间的一半多,连平常喜欢做的木质手工也得等有空抽时间去体验一下。
“在京剧里,‘勒头’是非常累非常折磨人的事情,即使是专业的京剧演员,勒上头之后,也要几个小时就休息一下,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业余演员了,我们勒上头之后,很快就开始头晕难受。”郭小龙学习的戏曲行当是老生,他提到“ 勒头”虽然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在所有基本功里令他印象最深的还得数圆场,左手端拳、右手单山膀、左丁字步、目平视,他认为只有掌握好技巧,把每一步做对做细,才能把做舞台动作的好看。
经过不断地练习,在2021年年底,他获得了首次登台演出的机会。当时他表演的节目是《珠帘寨》,上台前郭小龙走在街上心发跳,脸发烧,非常不自在,压力油然而生。社团的师兄鼓励说: “唱京剧有三难,这就是其中一难,登台难,你一定要有信心。”于是他把牙关一咬,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登上了舞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心依然在激烈跳动,台下似乎每个人都长着两颗脑袋,我完全凭借记忆在表演,但好在最终圆满完成了。”他回忆道。
在一次次的排练演出中,郭小龙深深地为国粹京剧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所感染。 在本科担任大学生艺术团韵远京剧队团支书期间,他积极传播京剧文化,联合学院、其它社团举办社团文化节、文化艺术节、京剧体验等活动,让同学们领悟京剧之美。卸任后,他依然积极参与京剧传承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社团成员们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来体验京剧活动,大学生艺术团韵远京剧队开设的社团活动的“观众席”有了更多青年人的身影,这让郭小龙深感欣慰。
如今作为一名我校的理工科硕士,郭小龙在科研过程中感到压力很大时也会唱唱京戏,这是他放松心情的“ 独门绝技”。听着京剧画图、看论文,是他最喜欢的独特放松精神的方法。郭小龙已经参演不下几十次 大大小小的演出,从校内活动的开幕式到其它高校的客座节目,从大一时的京剧小白到如今前往小学进行京剧交流分享, 戏曲现在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个爱好,更是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京剧这个国粹,命运多舛,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现如今,看京剧已不在是年长人的‘标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涌入剧场,听‘西皮流水’、赏‘唱念做打’。” 郭小龙表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该是每一名大学生的职责,我们应该主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将国粹京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