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
蛇年开箱大戏|《穆桂英挂帅》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等艺术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于1959年根据同名豫剧移植而来。该剧集梅派艺术之大成,体现了梅兰芳先生炉火纯青、臻于化境的表演艺术,是后辈演员们争相学演的经典之作。剧中,“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大炮三声如雷震”等均为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特别是“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彰显了为国为民的崇高情怀,是梅派艺术的标志性唱段。而“捧印”一折,梅兰芳先生巧妙的借鉴了杨小楼先生《铁笼山》观星”的身段,把锣经变化成为“九锤半”,简洁而生动地表现出穆桂英内心的情感波澜。
大年初三,该剧将由优秀梅派青衣王安琪领衔主演,饰演穆桂英。她扮相华贵而不失英姿,嗓音圆润清亮,表演细腻入微,尽显梅派艺术的精髓。在剧中,她将跨越青衣与刀马旦的行当界限,生动刻画穆桂英从隐居到挂帅的传奇历程,展现其作为巾帼英雄的英勇与智慧。
此外,青年老生演员韩子营饰演沉稳机智的寇准,将深刻诠释人物的忠君爱国之情。优秀老旦演员韩亚男则将饰演高亢激昂的佘太君,生动展现人物的深明大义与老当益壮。还有高苍健、赵月、金婧瑜、张潇涵、王帅等优秀青年演员精湛演绎,共同诠释了杨家将世代忠良、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佘太君辞朝返回故里,二十年后西夏番王造反,太君忧国心重,命杨金花、杨文广姐弟二人进京打探,文广校埸比武刀劈王伦。宋王得知文广是杨门之后,赐印命穆桂英挂帅出征。桂英年过半百,念及国家危亡,顿然振奋。更铠甲,点兵将,率雄兵,浩浩荡荡领军出征。再现当年大破天门阵之威风。
尚派名剧|《乾坤福寿镜》
该剧剧情跌宕起伏,对演员“唱念做打舞”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尤其是“失子惊疯”一折,更是”文戏武唱”的典范,水袖功的表演十分吃重。本次演出,将由我院优秀青年演员杨鹏程领衔主演。她扮相俊美,唱念俱佳,同时具备扎实的武戏基础,多年来,以优异的舞台表现和扎实过硬的专业功底,成为当今全国京剧舞台上的闪耀新星。
该剧更是杨鹏程的拿手好戏,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青年京剧演员大会上,她就凭借在该剧中的精彩演绎崭露头角、大放异彩。此次登台,她将再度重现经典,在水袖翻飞间,尽显胡氏的悲苦与母爱。张潇涵饰演的寿春机灵善良,主仆情谊深厚,正月初四,带您领略京剧舞台上的真情至性,感受传统美德在戏曲中的熠熠生辉。
颍州知府梅俊次妻胡氏,怀孕十四月未曾分娩。梅与妻妾赏花,风坠乾坤福寿镜一面,直投胡怀,既而生子。妾徐氏买通算命的赵半仙,诬胡氏产妖,梅俊欲害死胡氏。丫环寿春闻知,与梅妻郑氏放走胡氏,寿春陪胡氏携家传福寿镜连夜出逃。胡氏遇观音,助之渡河,途中,在破窑内产下一子。胡氏遂将福寿镜与婴儿佩戴。主仆二人途径巴山之下,胡氏被巴山大盗金眼豹掳往山寨,逼婚。婴儿被丢弃地上。宁武镇守林鹤路过,拾婴儿抱归抚养,认为己子,改名林弼显。胡氏逃出失子急成疯癫,寻至林处,见子哭诉,林以其疯不予以,赠金命寿春调治其病。
十七年后,林弼显长大,进京赴试,得中状元。林鹤绘图一幅,说明当年隐情。林弼显在家童琴音的帮助下,明了自己身世,决意寻访生身之母。林弼显在街头与胡氏主仆相遇,凭借福寿镜,母子得以重逢。林弼显偕母亲回转颖州,真相大白。恶人得到应有下场。一家人终又团圆。
情暖新春|《四郎探母》
正月初五,经典大戏《四郎探母》如约而至,作为旦角和老生的重头戏,余派老生名家凌珂与程派新秀翟谦将联袂登台,两大流派强强联合。此剧紧扣“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家国情怀交织其中。凌珂作为余派老生名家,在剧中的表演细腻入微,将余派老生的儒雅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诠释出杨四郎在面对家国两难抉择时的内心挣扎。无论是念白时的抑扬顿挫,还是唱腔中的婉转悠扬,都能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杨四郎内心深处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翟谦将饰演温婉贤淑、深情大义的铁镜公主,她台风端庄大方,做工细腻沉稳,十分具有大家风范。《坐宫》一折作为全剧的经典段落,其中的“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等经典唱段脍炙人口,广为传唱。杨四郎与铁镜公主的对唱,更是将夫妻间的深情厚谊与四郎的思乡之苦相互映衬,让观众在经典唱腔中感受忠孝两全的情感力量。
宋、辽金沙滩大战,四郎延辉被俘,改姓名与辽邦铁镜公主成婚。萧天佐设天门阵,欲与杨家将决战,杨四郎思念老母、家人,被公主看破,只好以实情相告。公主诓令箭,助四郎出雁门关回宋营,母子、兄弟相会。四郎回辽邦后,萧太后欲斩,公主求情得赦免。
(大连市中山区民生街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