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是剪纸,那边是掐丝珐瑯、竹编画,另外还有矿物颜料和彩绘……”春节期间,颜料会馆热闹非凡,众多非遗技艺纷纷亮相。扮国潮花旦的女子、学剪纸的青年、画脸谱的老外、体验非遗手作的孩童,一幕幕生动的场景,绘制出一幅充满年味、洋溢着非遗文化魅力的新春画卷。
颜料会馆非遗文化空间主理人、金声京剧团负责人刘庆华介绍,依照梨园习俗,小年(腊月二十三)之后京剧团便不再举办公开演出,但在春节期间,接待各界非遗传人开展合作,来北京的中外游客仍然可以来到非遗文化空间学习京剧文化、试穿汉服、体验非遗。
“无论是外宾还是外来游客,如果想在中轴线体验京剧,寻找非遗文化,探访古戏楼,那便非我们莫属。能在400多年的戏楼里感受和体验京剧传承,这在北京是独一份的。”刘庆华表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目前剧团正在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希望能将京剧艺术的精华展示在舞台上。“如今许多入境旅游团体慕名而来,带领外宾在舞台上演绎京剧。每一次,外宾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京剧是大美文化。”
刘庆华谈到,当今京剧的内容需要创新,在传承过程中也需推陈出新。“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并非仅仅体验一两次就可以入门,我们现在正在改进设计,让观众能够循序渐进,从识别脸谱,到体验化妆,再到试着抖动水袖。此外,还会尝试制作一些适合孩子们的简易改编剧本,让他们对京剧产生更立体的认识,进而更进一步学习,这才是非遗体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