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新泾街道“小梨园”2025年度少儿京剧培训的首堂课程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孩子们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了解、学习京剧,并进行基本功训练和京剧选段演绎。
2015年起,北新泾街道培育社会组织上海小梨园文化交流中心,中心开展的“小梨园”少儿京剧培训课程,深受小朋友欢迎和喜爱。2025年度的首堂课程上,潘老师边介绍边指导热身和基本功训练。孩子们有序完成拉韧带、劈叉、踢后腿等动作,进行兰花手、兰花指、兰花拳等指法练习,以及圆场等身段动作练习。
今年的课堂中既有10岁左右的“老学员”,也有就读幼儿园的“新朋友”,年龄和学习京剧的年份不一。“我会让有基础的大孩子复习往年学习过的内容,再指导小朋友一些入门知识和动作,大家都很认真努力,也会互相帮助。有的孩子一点就通,刚上课就已经掌握转枪动作了。”潘老师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指导。
“人更自信了,前不久我还在学校的文艺比赛里获了奖。”“也会碰到难处,比如下腰动作对身体控制的要求较高,训练了很久。”作为“老学员”,唐诗雅、孟轩莹、张昕田均从幼儿园阶段便跟随潘老师学习,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年来学习京剧的日子有苦有甜,但却让孩子们收获颇丰。课程过半时,孩子们跟随音乐演绎京剧选段。“眼神到位一点,要用气唱。”紧盯动作和唱词,潘老师及时指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呈现,“京剧讲究‘唱、念、做、打’,通过选段的实际演绎能加深理解,记得更牢。”
随后,周老师从唱腔和表演入手,带领孩子重温京剧选段。“四位孩子都是老学员,很有天份,今年我计划着重唱词、表演和动作的指导。”周老师介绍,男生在京剧表演中,要展现角色的阳刚之气,描绘不同的人物形象。以《野猪林》选段“大雪飘”为例,光是唱词,就需要注意词句声调位置、重点词汇突出等种种细节。
“小梨园”少儿京剧培训课程,每学期共设置12节课,结合孩子们的时间授课,根据性别实行小班化教学。“开展少儿京剧培训,少不了北新泾街道的大力支持,上课场地也由街道提供,空间开阔,十分适合训练。”“小梨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培训课程都会面向北新泾社区开放报名,会挑选对京剧感兴趣的孩子,综合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嗓音和音准等条件进行筛选,“我们是北新泾街道孵化培育的社会组织,除了培训课程外,也会定期在社区和学校开展京剧普及和讲座。今年,我们将继续以国粹为载体,丰富孩子和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