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和武术联动,唱响一曲英雄壮歌。8月16日至19日,由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神州擂》在石家庄首演,引发了业内外的关注。
《神州擂》以抗战时期沧州古城传统武林人士为原型,讲述了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全剧通过塑造罗镇海、宫凤山、骆红霞等一批英雄群像,展现了燕赵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英雄豪气。
武戏热血悦目,文戏感人至深,是很多观众对该剧的第一印象。虎拳刚猛勇武、蛇拳灵动矫捷,两人对阵虎虎生风……《神州擂》开场就是一段民众练武场景。中场的擂台比武,六合枪、青萍剑、八极拳等依次在舞台呈现。该剧尾声,一众武林志士各展绝技,以峨眉刺、三节棍等与日寇展开生死搏杀。武术元素贯穿全剧,与戏曲武戏巧妙结合,看得观众热血沸腾,连连喝彩。剧中人物的家国情怀与侠骨柔肠,则让观众深受感染。当看到宫凤山和骆红霞一对相恋情深的小儿女,为民族大义选择牺牲自己,当看到一众武林人士决战前夕重温当年学武誓言:“愿学此本领,克己合众;愿学此本领,舍生成仁;愿学此本领,保国安民……”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人湿了眼眶。石家庄市民陈晓芳说这部作品特别提气:“两大国粹联手,情节生动,唱段动人,武戏好看。要永远感谢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前辈们,有了他们的付出,今天的我们才能平安、幸福地生活。”
“当今时代,依然需要英雄情怀,选题也应有英雄气。”编剧高源谈及选择以武林人士投身抗战作为剧目切入点时如是说。她在前期查阅资料时,注意到了很多武林英豪的传奇,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大刀王五……这些鲜活的人物和事迹,不仅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支撑和情节借鉴,也正是《神州擂》的创作初心。高源还强调,过去、现在、未来,我们永远都需要抗战题材的文艺作品:“一个民族的精神,是靠记忆传承的。抗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历史复述,我们需要它们不断提醒我们,今天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被鲜血浸透,今天我们能自由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无数人用生命争取来的。希望能够通过《神州擂》的创排演出,将民族精神根植到更多人的心中。”
《神州擂》演出期间,专家座谈会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的部分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对这部京剧新作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该剧在同类题材中新颖独特,大胆创新,有机地融入了武术、杂技、魔术、西河大鼓、舞狮等元素,体现了京剧艺术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的包容性,让京剧艺术呈现出别样的魅力与活力,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该剧立意准确鲜明,紧密贴合时代背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传递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同时,该剧为演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有效锻炼和提升了演员的表演水平和艺术素养,为人才多元化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当天,专家们还围绕该剧的情节、唱腔、音乐、舞美等如何精进提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对此,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李平芳表示,作为一部颇具探索性的剧目,《神州擂》最难的就是把握好在守正创新的尺度,“剧中的武术,还有杂技、西河大鼓、舞狮等艺术元素,都是在为推动剧情、塑造人物服务,京剧味儿一点没被弱化。”他说,此次该院广泛汲取各界反馈,演出期间就在对全剧进行调整和完善,“好戏是磨出来的,好戏是演出来的。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神州擂》展开打磨和提升,力争将该剧打造成一部深受观众喜爱、具有深远影响的京剧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