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晚,跌宕激越若洪钟之声响彻杭州蝴蝶剧场,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团)推出的裘派花脸经典大戏《包龙图》隆重上演。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灵,党委委员、首席专家顾炯现场观看了演出,并对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和全体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整场演出不仅再现了包公铁面无私的千载风骨,更以“女花脸挑梁主演+裘派三代同台”的场景,在京剧艺术大师裘盛戎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致敬。大幕初启,程佩洁饰演的包拯缓缓登场,仅一个台步、一记眼神,已尽显封府威严。待一句“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金石言永不忘铭记心旁......”徐徐道来,嗓音如历经千载的青铜巨钟,浑厚宽亮——既是纯正的裘派风骨,又隐隐流淌着如玉兰清韵般的细腻层次。
如此“刚柔并济”的裘派美学贯穿全剧:《赤桑镇》中,她唱述嫂娘恩情时醇厚沉郁,流露难得柔情;《遇皇后》里,则如雷霆劈霄,毅然决然为正义发声;《打龙袍》中,她兼具智慧与刚正,面见圣上据理力争,终迎大团圆的结局。程佩洁充分发挥裘派女花脸特有的表现力,在功架与唱念中融入细腻情感,将包公的威严、挣扎、悲悯与决绝层层剖开,既展现出这位铁面判官的威严凛凛,更具动人的人性温度,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与花脸包拯珠联璧合的则是老旦的响遏行云之声。张馨雨饰演的李皇后,声腔高亢而情绪饱满,诉尽人生悲苦;付佳饰演的吴妙贞则哀而不伤、稳重大气。两人声情交融,在剧中与包拯将对手戏唱得扣人心弦。与此同时,中心(京剧团)优秀演员姜振宇、王峰、庄化宇、钱少波、董世超等,也纷纷展现出扎实的功底与默契的配合,与众多乐师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戏终幕落,恰是另一出好戏幕起之时。
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京剧“裘派”创始人裘盛戎之女,著名裘派女花脸裘芸女士率先返场,为首次见面的杭州观众带来了《赵氏孤儿》《姚期》的精彩唱段。
随后,著名裘派花脸、京剧表演艺术家,近80岁高龄的康万生先生稳步登台,声腔依旧洪亮如钟,《探皇陵》《坐寨》的演唱尽显裘派大气磅礴。台下戏迷掌声如雷,喝彩不绝。
最令人动容的一幕,莫过于程佩洁与恩师唐元才、康万生先生、裘芸女士三位京剧名家同台合唱《姚期》选段。值此裘盛戎先生诞辰110周年,三代裘派传人的声音在剧场中交汇激荡——这不仅是对流派传承的具象表现,更是京剧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动象征。戏迷纷纷涌至台前,掌声与叫好声再次如潮水般响起,久久不息。
从青衣到包青天,唯有热爱可抵转型之艰。
程佩洁作为屈指可数的“女花脸”,从梅派青衣转身学习铜锤花脸,其艺术路径本身即是对裘派“守正与创新”的诠释——她以女性之躯演绎男性角色,却没有刻意模仿男性,而是在恩师唐元才的悉心指导下,融入个人理解与条件,终在自身基础上成就一种“刚中带柔、威中见情”的包公形象。
她曾在采访中坦言转型之艰:“从梅派青衣到裘派花脸,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全部要重新练起。”但她笑言,一切艰辛在热爱面前“都不是事儿”。她尤其感念唐老师为她细致“抠戏”、调教发声,甚至一次次亲自跪地示范身段,“他一遍一遍往地上跪,我当时已经没有脑子去学习,只剩心疼。”这份严与爱交织的师恩,让她至今难忘。
剧场之外,骤雨初歇,秋风微凉;剧场之内,暖意仍在涌动。
演出结束已是深夜,观众却依旧热情不减,纷纷聚集于大厅,等待与主演们签名互动。随着程佩洁等中心演员们陆续到场,另一出温暖的画面正在展开——戏迷们手拿场刊或票根,井然有序地依次上前,有的轻声表达对演员的喜爱,有的激动地与演员合影,而演员们亦一一耐心回应,签名、交谈、合影,欢声笑语不断。
三代同台,裘韵流芳,我们听到的不仅是铿锵激越的裘派唱腔,更是一代又一代京剧人薪火相传的坚守与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