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粹走进校园,用经典滋养青春,第十七届高校京剧票友会新近在泰州学院举行。
作为全国高校京剧艺术交流的年度盛事,也是2025泰州梅兰芳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本届票友会自8月启动报名以来,吸引了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五十余所高校积极响应,共报送135个高质量节目。
首场演出在泰州梅兰芳京剧团的《梨花颂》中拉开帷幕。随后,来自复旦大学的乔楚、乔清表演了《白蛇传•游湖》,华东理工大学姜贤武则献上《打严嵩•忽听万岁传圣命》。一个个精彩节目让在场的师生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本届高校京剧票友会从9月30日持续至10月4日,共设七场精彩演出。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类型高校的同台献艺,充分展示了全国高校在京剧教学、社团建设与创新传承方面的扎实成果,也为票友会营造出“流派纷呈、青春盎然”的艺术特色。
节目形式丰富多彩,包括42个展现唱腔功底的清唱节目、52个兼具服饰与表演之美的彩唱节目,以及41个折子戏,涵盖《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梅派经典,以及《野猪林》《锁麟囊》等不同流派代表作。
部分高校还创新融入昆曲元素,实现了“京昆同台”的艺术呈现。作为东道主,泰州学院师生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共同见证这场国粹艺术的青春盛会。
“以戏为媒 以美育人”高校京剧文化研讨会同期在泰州学院举行,专家学者们围绕京剧艺术在高校的普及实践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度研讨,为传统戏曲与现代美育的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家乡,“梅韵京腔”已成为城市鲜明的文化标识。本次研讨会聚焦高校京剧传承的核心命题,在激发学生兴趣、革新教学模式、拓展传播路径等方面形成共识。“当代青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力量,作为梅兰芳故里的高校,我们肩负着激活传统艺术生命力的特殊使命。”泰州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孙菡表示,要将京剧艺术系统性融入现代教育体系,让青年学子在耳濡目染中建立文化自信。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原教学教研处处长王如昆建议高校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还原经典表演、打造互动体验,让京剧艺术更贴近青年审美;复旦大学副教授章伟国提出,应打破戏曲通识课的程式化教学局限,开发沉浸式创意实践课程,将水袖功法、脸谱艺术等转化为可参与、可创作的教学模块;南京师范大学美育中心指导教师殷翀强调,可以通过成立戏曲社团、举办校园展演等载体,形成普及性与专业性兼顾的高校美育生态。
面向未来实践,泰州学院教务处处长黄华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思路:将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社团活动为载体、跨学科合作为支撑、国际交流为延伸,构建全方位京剧美育培养体系。这与我校近年来推动的“以美育促德育”育人理念一脉相承。泰州梅兰芳艺术中心徐振斌则表示,将持续发挥平台优势,搭建全国高校京剧交流桥梁,促进高校间的京剧艺术学习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