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你们眼前这位黑不溜秋的铁面包公,其实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大姐姐,来,佩洁,请把你的戏帽摘下来,给大家看看你的庐山真面目。”
只见,台上的“包公”摘下戏帽,露出长发。舞台下,中学生惊讶不已。
这位正在给学生们讲课的老师,就是翁国生。
像这样的京剧鉴赏会,他一年要办上10来场。他说,这是为了让孩子都能了解中国的国粹京剧,让他们从小就能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十年,京剧团重现生机勃勃
今年47岁的翁国生,是浙江京剧团团长。
2002年,因为工作需要,翁国生成了浙江京剧团的副团长,分管业务。
当时的京剧团,正处于发展的低谷。要人才没人才,要剧目没剧目,更谈不上市场和效益。
“我还记得那是个冬天,当时剧团去温州农村演出。”翁国生说,“演出的条件非常差,戏台就是个草台子,没有遮挡,雨雪就直接打在演员的脸上。而到了晚上,也没地方住,50个人睡在一张大通铺上。那么辛苦的演出,换来的却只有仅仅5000元的演出费。”
翁国生看着剧团的现状,他决定要改变这一切,要让京剧团活起来,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后来的几年,翁国生不断挖掘、引进年轻的新人,排演新戏,培养了年轻的团队。
经过几年的努力,浙江京剧团在全国京剧界都有了一席之地。
如今的浙江京剧团,已有100多人,一年430多场的市场化巡演,使全团演职员工的人均年收入从2003年的2万元,变成了现在的7.6万元。十年的努力,也让浙江京剧团迎来了无数的荣誉。
艺术熏陶,从娃娃抓起
47岁的翁国生,是现任省属院团中最年轻的一名法人。
所有人都认为他成功了,他自己并不这么想,因为他心里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普及国粹京剧,让京剧成为中国的“歌剧”。
对于这个宏伟的理想,翁国生说,他现在能做的就是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京剧。
这些年,翁国生在管理剧团,导演创作剧目的同时,还把京剧带进了校园。
“剧团在不断创新,努力让浙江的戏迷们都能有高品质高水准的好戏看,让京剧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艺术享受。”
而在空余的时间,翁国生就带着团里的年轻人,一起去学校举办京剧鉴赏会。他们把京剧的历史讲给孩子们听,让大家一起来参与互动演出,这样生动活泼的鉴赏会,就相当于是一次京剧的普及课,可以让年轻人有机会接触、了解到我们的国粹,让传统文化对他们潜移默化。“简单来说,就是艺术熏陶,从娃娃抓起。”
喝杯龙井,逛下西湖,接着去看场京剧。这是翁国生的一份追求,在他看来,如果百姓们能在空暇的时间,想到去看一场京剧,那么我们的国粹就真的深入人心了。
鼓励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翁国生说,中国戏曲艺术在国内要繁花盛开,更要香飘海外。
打造适合于国际性审美欣赏水准和观剧欣赏习惯的中国戏曲作品,融入国际演出市场,就像美国音乐剧走入中国一样,让我们的优秀戏曲作品更多地走向世界舞台,这是我们目前必须及时去努力、去落实的一件非常重要的文化开拓项目。
我们以后要多鼓励、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我今后也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希望自己能在这方面尽一份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