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唱戏!我生来就是唱戏的!虽然我不是京津沪汉戏剧之乡的青年人,我只是在李白说的‘难于上青天’的地方成长起来的小孩,但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呐!我就要唱戏,我唱对了!”
舞台上,LED大屏播放着沈福存先生的影像。他目光坚定,语气铿锵,述说着自己青年时代的梦想。他的声音穿过黑暗的剧场,在每一个观众心中回荡。雷鸣般的掌声响起,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向远去的大家致意。▲演出现场。记者 郑宇 摄
11月1日,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福耀菊坛·典范长存——京剧大家沈福存先生艺术成就展演”(重庆站)迎来重磅单元,京剧大家沈福存先生表演艺术传承晚会隆重上演。包括张建国、胡文阁、裘芸等在内的京沪等地京剧名家专程来渝,与沈福存先生的众多弟子、学生,以及女儿沈铁梅联袂登台,轮番献唱包括沈先生代表作等在内诸多经典唱段,唤起人们对远去大家的无尽追思。沈福存先生有着“四川梅兰芳”“山城张君秋”的美誉,他1935年生于重庆巴南,13岁入厉家班学艺,1949年首次登台演出,艺术生命长达70余年。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重庆京剧院终身艺术顾问。他的代表作品《玉堂春》《王宝钏》《凤还巢》和《春秋配·捡柴》,被誉为标志性的“沈氏三出半”。2021年11月11日,87岁的沈福存在重庆辞世。
▲11月1日的表演艺术传承晚会星光熠熠。 记者 郑宇 摄
2025年是沈福存诞辰90周年,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重庆市文联共同主办了“福耀菊坛·典范长存——京剧大家沈福存先生艺术成就展演”(重庆站)活动。在10月31日折子戏传承专场圆满落幕后,11月1日的表演艺术传承晚会更是星光熠熠,拉满了戏迷的期待,不但有数十位戏曲名家们献唱,还有著名影视演员陈建斌携手京剧名家宋小川、北京曲剧名家许娣共同担纲主持和讲述人,共同致敬京剧大家沈福存先生。
伴随本文开篇提到的纪录片片段,传承晚会分为“我没有紧箍咒”“我想得到就做得到”“我要让这盆油燃起来”三大篇章展开,分别体现了沈福存先生表演艺术思想体系中,以“不拘一格、兼收并蓄”“活用程式与用活程式”“心系剧场、观众至上”为代表的鲜明主张——
其中,第一章“我没有紧箍咒”中,刘丹丹、胡晓红、田琳带来旦角流水联唱,演绎了《玉堂春·二公堂》《凤还巢》《望江亭》片段;第二章“我想得到就做得到”中,刘铮、蔡筱莹、李晓兰、周利、万晓慧、程联群分别演绎了《大登殿》《玉堂春·定情》《凤还巢》《御碑亭·避雨》《春秋配·拾柴》《玉堂春·监会》片段;第三章“我要让这盆油燃起来”更是名家云集,张军强、裘芸、宋小川、胡文阁、张建国分别带来了《范进中举》《珠帘寨》《铡美案》《锁麟囊》《西施》《大漠苏武》《空城计》等,沈铁梅则以京川两下锅的形式,特别献唱了父亲创作的《望江亭》片段。
“歌悠远,指如兰。眼动春山,俏丽俨然。须眉扮红颜,艺高继前贤。生旦双辉巧转换,粉墨百态实非凡。”尾声“独树一帜沈福存”部分,沈铁梅领衔沈福存先生的众多弟子、学生,以主题戏歌《传奇翘楚》娓娓唱出了沈先生献身艺术的传奇一生,动情处泪眼潸然,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早在今年6月,作为沈福存先生90周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的首场重磅活动,“福耀菊坛·典范长存——沈福存先生京剧表演艺术传承晚会”曾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唱响。那次演出的盛况,让“泡剧场”多年的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十分难忘。当天北京酷暑难耐,但京城众多戏曲名家和戏迷仍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还有不少“打飞的”专程赶来的铁杆粉丝。演出结束,演员几次谢幕,观众仍不愿离去。
这般盛况,再次出现在了沈福存先生的家乡。折子戏专场和传承晚会举办的两个晚上,记者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目睹了许多感人的场景——
连续两晚,有走路颤巍巍的耄耋老者,在晚辈搀扶下赶来;有众多重庆高校的大学生戏迷,为了这位无缘亲见却又活成了传奇的一代大家而结伴前来;还有西安、上海等地的戏迷,飞越万水千山来渝齐聚;甚至还有不少艺术院校的学生戏迷,以沈先生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思想为灵感,精心制作了一批文创,赠送给到场的其他观众……“重庆有沈福存先生,真是一种幸运!”上海戏迷郑先生说。
虽然演出七点半开场,但每天傍晚六点左右,川剧艺术中心大厅已经涌动着人流,说着不同方言的人们,驻足观看大厅中陈列的沈福存先生的艺术人生主题展,一件件先生生前穿过的戏服、戴过的头饰、用过的曲谱等珍贵遗物,无声地诉说着一代乾旦翘楚走过的艺术之路。
剧场外是乍起的秋风,剧场内始终暖意融融。真正的座无虚席!三层楼的川剧艺术中心大剧场满满当当,甚至入口处都挤着不少没抢到票又不舍得错过盛宴的戏迷。因为沈福存先生,川剧艺术中心已不再仅仅是一座戏曲殿堂,它更成为了一个因为共同的审美追求而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的艺术现场。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众多名家纷纷返场献唱,为现场带来一个又一个新高潮。
“父亲回忆自己演戏时曾说,‘我这人哪,我想得到就做得到!’非常感谢喜爱我父亲的同行们、观众们,你们的热爱让我父亲的艺术得到传承,传承父亲艺术的心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又一次得到了实现!”沈铁梅感谢名家和戏迷为了父亲而相聚,她同时感谢家乡重庆,是这文化热土见证了父亲为艺术燃尽的一生。未来,她将秉承父亲的遗志,为现代化新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