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的舞台上,68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派“大师姐”魏海敏,以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完成了梅派经典《霸王别姬》的封箱演出,将最完美的舞台形象定格在观众心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停下脚步,在优雅体面的告别之后,这位梅派传人还将继续“领兵挂帅”,开启新的旅程。
梅派传人魏海敏国家大剧院封箱演出《霸王别姬》,叶子摄
演出现场:一场精心准备的告别
《霸王别姬》这出戏,在魏海敏的艺术生涯中有着极特别的意义。“1982年,我第一次看到梅葆玖老师演《霸王别姬》这出戏,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梅派。”1988年,她在香港第一次向恩师梅葆玖求教的第一出戏,就是《霸王别姬》;1993年,她第一次登上北京舞台,和景荣庆合演的正是《霸王别姬》;1996年,她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在颁奖典礼上,与尚长荣合演的也是这出戏。作为一个学梅者的必修课,她用了几乎一生的时间去体会这部作品。这一次,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霸王别姬》作为“在梅边2025”魏海敏梅派京剧经典封箱系列的压轴大戏,也是她和这部戏做最后的深情告别。
当晚,魏海敏扮演的虞姬刚一登场,便迎来满堂喝彩。只见她头戴如意冠、内穿鱼鳞甲,外披杏黄斗篷,腰束玉带,足蹬彩鞋,既高贵优雅,又英气漂亮,每句唱腔、念白,每段动作完成之后,几乎都会赢得全场大声鼓掌和叫好。整个演出,她的表演细腻丰富,演唱深沉婉约,精准表达人物的情感,无论是几次“背羽而悲,面羽而喜”,还是在四面楚歌的悲戚中,一人望着明月百感交集,都将虞姬对项羽的情深义重和对众生的悲天悯人展现得淋漓尽致。经典的“舞剑”一段,两把宝剑在她手中上下翻飞,刚柔并济、炉火纯青的表演,完美演绎了如同飞蛾扑火一样燃尽自己释放炽热光芒的虞姬。最后干净利落地自刎诀别,留给观众的是和霸王心中一样的万分不舍。梅派传人魏海敏国家大剧院封箱演出《霸王别姬》。叶子摄
演出落幕,魏海敏与扮演霸王的演员韩巨明登台,在全场如潮的掌声叫好声中谢幕之后,观众仍然不肯离去,全场起立,不少人还涌到舞台前,呼唤着她再次返场。终于,大幕再启,魏海敏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她双手作揖,多次向热情的观众鞠躬表示感谢,并哽咽感动道:“大家给我的能量好大!我这一辈子唱戏唱到今天,获得了好多好多知音,是你们赋予了我人生的高光时刻,真是感恩!天上的梅大师、梅老师,还有我们的祖师爷,也希望他们保佑我们的京剧越来越兴盛!”
最后,魏海敏以一段精彩的《穆桂英挂帅》选段回馈观众。虽然一袭虞姬戏服,但是没有了虞姬的悲情,而变成了穆桂英的豪情,也让人们在“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唱腔中,感受到梅派“大师姐”仍然充满斗志昂扬的精神。
幕后专访:“封箱”经典,开启新的创作
对于一位成熟艺术家来说,“封箱”经典于巅峰之时,是一种自觉与清醒。魏海敏直言,像《贵妃醉酒》《霸王别姬》这样的戏,不仅仅是演人物,更是京剧唱念做表全方位的极致体现,对演员的体能、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她不愿让技艺因岁月打磨而褪色,因此选择在最好的时候将舞台形象定格,这并非放弃,而是对艺术的最高敬意,也是对观众的负责。
让她欣慰的是,观众理解她的选择。正如观众“细细银牙”所言:“这样的告别演出,是一种体面的胜利。这两夜过后,观众口耳相传的是魏海敏年近古稀还能完美演绎梅派经典,她似乎永远都能勾起观众山呼海啸般的热情,还能给人无尽的怀念和神往。这是一种为人、为艺术的智慧,一种优雅的体面,一种伟大的胜利的姿态。感谢她,给所有戏迷观众一个永不破碎的圆满的梦。”
“封箱”传统戏的同时,魏海敏的艺术生命在新的领域还在茁壮生长。她表示自己刚刚在台北创作完成了新戏《女王的名字》,“这个戏很有意思,我在剧中演好几个角色:慈禧、光绪、珍妃,还有慈安……其他演员也都要分饰多角,大家从不同角度去探讨晚清那段历史和其中的人物。”她还透露,这只是她“民国三部曲”的第一部,而且还有计划将新作和以往的创新之作都陆续带到大陆,“我会和北京京剧院合作,希望让大家看到更多的作品。”
她坦言,台湾的创作环境促使她必须不断排演新戏,而这也成了她独特的优势。她把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搬上京剧舞台,创排了《金锁记》和《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她与艺术家吴兴国合作,将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成京剧《欲望城国》;她与国际著名导演罗伯特·威尔逊合作独角戏《欧兰朵》……在《女王的名字》中,不仅以“穿越”手法讲慈禧,还让康有为弹吉他与京剧娃娃调碰撞——这些创新,不是对梅派的背离,而是“以梅派的魂,讲新的故事”。
有人问她,都已经功成名就了,为什么还折腾新戏?魏海敏说:“我觉得我还不够新,我就是要往前跑——时代变得这么快,梅派不能停在过去,而且艺术就是要走在别人前面才可以。”她认为,现在戏曲最大的问题,就是总在重复,“但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里,就要把这个时代最好的东西展现出来。”
谈及未来的计划,魏海敏充满期待:除了继续带徒弟、推新戏,她还想把自己的艺术心得通过各种方式传播,让更多人更加了解京剧,爱上京剧。在她看来,梅派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要让更多年轻人知道,梅派不是‘老古董’,是能演活人性、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更要让学梅派的年轻人知道,守得住根基,才能创得出新意。”
“梅派就像一樽天青宋瓷,纯粹干净到极致。我们学它,不是要复刻瓶子,而是要在自己的瓶子上画新的画——这才是传承。”作为梅派当代领军人物,魏海敏未来将继续以经典为基传递梅派本真,同时以创新为翼活化传统,在“守”与“创”的平衡中,让梅派艺术持续吸引年轻观众,让百年风骨,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