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人民剧场的排演场边,记者见到了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的弟子董圆圆老师,她正在和国家京剧团三团的同行们,为6月4日即将于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的《穆桂英挂帅》进行着紧张的彩排。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董老师在舞台上,眉宇间的一颦一笑,手上的一举一动,脚下的一进一退,于唱念做打之际尽显功底,谈起自己的“健身经”,她说:“练功就是在锻炼!”
唱戏要靠功底
董圆圆出身于梨园世家,从父母两边传到她这一辈,都刚好是第四代。“我其实挺喜欢体育的,小时候上学身体素质就挺好,爆发力不错,跑跳投都挺在行。现在其实我也经常看体育节目,尤其是大赛,比如当年的女排,现在的跳水,还有网球,我很欣赏费德勒。看他打球,能够看到体力和意志的拼搏,这些对我也有启发,行行干好其实都要付出。”董老师说,“当年没有走体育这条路,是因为我从小就接触京剧,从小就热爱这门艺术。”
董圆圆11岁进入专业的戏曲学校,从1987年开始,跟着梅派著名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学习梅派剧目。她说:“我们今天彩排的这出《穆桂英挂帅》,就是梅兰芳大师晚年的最后一部代表作,是为国庆10周年献礼排出来的。梅兰芳大师当年就是首任国家京剧团团长,如今我能到国家京剧团工作,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新起点。6月4日到6日,我们要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3场专场,其中第一场‘打炮戏’就是《穆桂英挂帅》。”
别看这是一出文戏,但要是想把穆桂英塑造好,还真不容易。“这是梅兰芳大师艺术水平达到巅峰的作品,尤其是捧印那一折,要运用水袖和罗巾把穆桂英这个人物当时心情的复杂性、矛盾性都表现出来。比如当年战场的往事,如今年事已高,身边没有人了,能否胜任的担心,都要通过动作、运用京剧的手法展现。”董老师说,“这是伟大的艺术,有非常高的难度,穆桂英当时年将半百,与当年大破天门阵时二十几岁的穆桂英,在人物展现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演起来轻飘飘的不行。”而要演好高难度的这出《穆桂英挂帅》,就需要功力和功底。
练功日日不辍
“我认为练功的同时就是锻炼。”董老师说,“戏曲演员是要练功的,无论是内功还是外功。内功就是要唱,要用内在的气息,这对愉悦人的身心是很有好处的,我认识的好多老票友,都八九十岁了,还在唱京剧。而外在的就是要练功,这本身就是锻炼。”董老师认为,虽然专业戏曲演员的外功不是京剧票友说练就能捡起来的,需要多年的功底,否则就容易受伤,但她认为专业戏曲演员在热身后,一些基本的步伐和基本功,还是可以介绍给票友的,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对于强身健体也确实有好处。“每次练功我们都要先热身,这和开展体育运动是一样的,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不像小时候那么软了之后,这一点就更重要,要把包括颈椎、手腕、膝盖等关节全部打开。”董老师说,“然后我推荐票友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如走走台步,走走圆场,拉拉山膀,还有云手,顺风旗,这些不仅有助于票友在台上表演,而且也能起到健身效果。”
散步释放压力
除了为了舞台表演而练功外,董老师平时还有一种健身方式,那就是走步。“平时很忙,确实没有更多时间去锻炼,所以我一般有时间就走走步,就像遛弯一样,一般走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走的时候我几乎不和别人说话,自己脑子里默默词儿,就走下来了。”董老师说,“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不同,我喜欢我塑造的每一个人物,但是要演好了不容易,不能千人一面,所以在走步时,我经常在体会人物的性格,有时候仿佛我就是我将要表演的那个人物,而走完之后,我一天的疲劳和压力就都通过走步释放掉了,让我感觉身心很轻松,洗漱之后就可以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