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天津演出,再“大”的京剧头牌儿也是不敢怠慢的。因为这里是京剧的大码头之一,津门戏迷懂戏的程度和眼光的挑剔非同一般。6月9日晚,北京京剧“唱响之旅”天津站开锣,一出头牌汇聚、行当齐全的传统大戏《龙凤呈祥》上演,饰演吴国太的李派老旦赵葆秀亮相后第一句唱就赢得了满堂彩。
在次日的京津京剧名家座谈会上,名家们一同为京剧的传承发展以及京津两地的强强联合建言献策。
在赵葆秀看来,对京剧而言,北京与天津的关系最适合用一个词来形容“水乳交融”,“京剧从产生到发展离不开天津。单就唱腔而言,京剧里的很多声腔都吸收了天津曲艺的声腔。”而两地京剧名家的交流演出不但能让观众过瘾,对后辈也成为一种激励。“上世纪60年代,我还在戏校上学,听说天津的厉慧良先生要来北京演戏,我们班就争先恐后去看。学校封闭式管理不许我们出去,我们就偷着出去,没有票,我们就溜到后台看。看完演出,很多同学激动得不得了,好多学武生行当的同学晚上睡觉就把腿绑在床上,想促进练功。”
谈及天津的观众,赵葆秀除了感谢戏迷捧场,也赞赏了特有的“直接和挑剔”。“天津观众最爽快,演员演得好,全场都是叫好声、掌声;如果有瑕疵,观众也会不留情面地表达出来,所以每位到天津演出的演员在舞台上都相当严谨。从这一点讲,天津观众的掌声,促进了演员对艺术的严谨态度,这就是在推动京剧的发展。”虽然苛刻,但是最能历练青年演员,“这次北京京剧院来到天津演出,除了几位主要演员外,还特别推出了郭玮、韩胜存等一批青年演员,希望这种"传帮带" 式的演出,能够让这些青年才俊得到天津观众的鉴定。观众真挚的掌声,能让他们在艺术上拥有更大的自信”。
从2011年9月开始,“唱响之旅”已经走过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成都、贵阳、台北、香港、东京、伊斯坦布尔等30个城市,肯定了演出规模的聚集效应外,赵葆秀也建议京剧院团不要忽略了小城市。“每次到小县城演出,特别能感受到当地观众的热情。跟观众交流,他们总说跟我见一次面太不容易,看上一场戏真难。希望咱们这些大剧院不要忽略小地方,一定多去中小城市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