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赤,京剧袁派优秀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大连京剧院院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大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辽宁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文化部“文华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十多年前,大连的京剧演出市场并不如眼下这般火热。曾经,正在北京演出的杨赤,突然接到大连京剧团的电话,“团长,今天台下只有两名观众,我们还演不演?”“演!一定要演!”杨赤在电话这头斩钉截铁地说:“这两名观众就是我们的希望。”
自从2000年底接手大连京剧团以来,杨赤就以改善京剧团的尴尬状况、更好地发扬京剧为己任。身为大连的名片,杨赤身上有两个身份交相呼应,“袁派艺术传人”、“大连京剧院院长”。记者采访杨赤时,功成名就的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师傅袁世海大师。
有着“全才花脸”之誉的杨赤,1982年拜袁世海先生为师,师生亲如父子,先生倾囊相授,弟子孜孜以求,二十年间二人往来不断,切磋磨砺技艺从未中辍。故杨赤深得乃师三昧,成为袁派艺术的最佳传人。袁世海先生也与大连京剧院产生了浓厚感情。
2002年底,袁先生逝世,与老伴儿的骨灰一起撒在了大连浩瀚无际的大海。临终前,袁老先生对杨赤说:“就算我不在这个世界上,也要看着你继续弘扬京剧、高举袁派大旗。”袁老先生对国粹的执着精神,深深感染了杨赤,并渗透到他的人生中。
在表演上,杨赤秉承师训,刻苦钻研,荣获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优秀表演奖”、京剧梅兰芳金奖等业内顶级奖项。在自己声名鹊起的同时,杨赤于2000年底担任大连京剧团团长。那时的大连京剧团,服装道具破旧,几乎难以维持正常的演出,每个月演员的薪水也成了问题,观众更是少之又少……杨赤向记者回忆,因为演出场地陈旧没有暖气,冬天演出时,台下区区几名观众还被冻感冒。
面临如此演出状况,大连京剧团的演员们不免对剧团的前景也产生疑问,而杨赤则告诉大家“要坚持。”他说:“没有观众,也许是我们的艺术水准还没达到观众喜爱的程度。不管在思想上,还是演出场次上,我们都要坚持。”
有一段时间,身为团长的杨赤既要演出又要拉赞助,还要管理剧团日常事务,各种琐事将他紧紧包围,让他对自己能否胜任团长一职产生了怀疑,“我似乎对当团长没什么概念。”杨赤说:“京剧演员,是需要一辈子全身心投入,他的价值也应该在舞台上。”
话虽如此,但杨赤沿袭师傅袁世海对国粹的执着精神,对大连京剧院尽心尽力,力图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多年来,有太多的机会,杨赤本可以离开大连,立足于更广阔的平台,但他都拒绝了。“我是大连人民的儿子,我要为大连舞台艺术的繁荣贡献力量。”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下,加上他善于经营和管理,大连京剧团悄悄发生着变化:修葺一新的麒麟舞台成为大连一景、大批青年演员走上舞台成为演出的主力、每年演出场次在全国京剧院团中名列前茅……2007年,大连京剧团经市领导批准,更名为大连京剧院。2010年,具有百年历史传承的宏济大舞台开台,成为大连京剧院又一专业演出场地。
过去,大连京剧院每个月只有四五场演出。可如今,大连京剧院每个月的演出多达近二十场,其中的“每月一星”名家专场更是一票难求,终于一改过去的尴尬局面。同时,杨赤本人,作为袁派艺术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每年接受邀请到全世界演出多达30多场,亚非欧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袁派艺术也随之在海外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