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手一投足,即便不认识梅葆玖的人,都能感觉到,他是个京剧名角儿——这是一种刻入骨子里的味道,即便他已高龄79岁。他话很少,但一开腔,还是能显露出保养极佳的嗓音。
作为一代大师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行事低调,此番来杭州,他推掉所有的邀请,且目标明确:为今天晚上红星剧院上演的“戏剧大舞台”谭梅专场捧场,他说,要携着弟子的手走上台,全力助推这次谭派与梅派在杭州的戏台“碰撞”。
1916年,梅兰芳第一次踏足杭州演出,万人空巷一票难求,而当时的演出地,就在杭州城站戏台,目前红星剧院的附近。九十六年之后,梅兰芳的小儿子来到同一个地方,讲述着父亲未讲完的故事。
像老一辈那样追求极致,很难!
父亲将借助高科技“复活”
梅派传人参与演出的专场,杭州戏迷很给面子,票卖得不错,对此梅老表示高兴;而京剧在目前所处的困境,梅老也不回避。近八旬高龄,经长途跋涉赶到杭州,对于梅葆玖来说是个考验,从这里也能看出他对重整京剧,提携后辈的迫切之情。
在梅老看来,京剧的衰落有历史变迁的大环境影响,也有着京剧演员自身、已经无法像老一辈名角那样对艺术极致追求的原因。“我父亲那一辈,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名角,这么多流派诞生,并受到欢迎,那是跟他们近乎疯狂的艺术追求有关的。当时我父亲会因为其他名角的一个水袖,一个指法,反复揣摩,以求学习其中精髓,自认学得不像,亲自登门不耻下问。他会去学川剧,学河北梆子,可能学来的唱腔一点儿都用不上,但他的想法很纯粹——技多不压身。”
不止是梅兰芳,与他同辈的京剧名角基本都是这么个态度,好比梅兰芳的至交,长期活跃在杭州的盖叫天,有一次练功摔断了腿,被医生接上以后觉得不对劲,会影响自己的舞台动作,盖叫天的选择,是对着桌子把腿重新踢断,再接一遍!
梅葆玖说,现在的京剧演员很难做到跟老一辈那样了,“唱京剧的都知道一句话‘上不养老下不养小’,练唱戏的年纪太小唱不了,年纪大了唱不动,干这行的可不管退休工资,全靠你在台上那几十年打拼,你一个人唱戏,背后一大家子等着你能卖出去几张票,唱得好不好是能不能吃上饭的问题。现在的京剧演员,只要评上国家的级,哪怕不唱戏,照样有钱过日子,生存压力是不能比的。”
大师梅兰芳,在历经美国与欧洲的巡演之后,带回来许多西方的舞台剧手法,以改良中国京剧的舞台效果。作为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在观念上继承了父亲的想法——要让京剧复兴,必须借助更多的方式,让京剧元素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去开政协会议的时候曾经提过,现在日本的动漫这么受年轻人的欢迎,那能不能把京剧拍成动画片呢?把京剧人物的形象做成动漫玩偶,让人们摆在桌上,在手里把玩,日子久了,孩子从小就会对京剧产生感情。”梅葆玖思想之“新潮”让人感慨。
同时,使用现代舞团表演的灯光、音乐形式去重新改良京剧的想法,梅葆玖也完全不排斥,他坦承自己从小就在父亲影响下,一遍遍听欧洲歌剧的唱腔发声,他同时也是顶级HI-FI爱好者,曾在出国的时候花了两万元,买一根音频线。不过,梅葆玖认为,所有的手段都是为戏服务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唱戏的人有功夫。”
梅葆玖透露,他正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打造一场演出,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段,让父亲梅兰芳在舞台上“复活”,手段包括用光影技术重塑梅兰芳的现场舞台形象,并用音频手段修复重整梅兰芳经典曲目的唱腔,通过整合,让当代观众有现场欣赏梅兰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