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邵海龙的“金奖”可谓“意外”的收获,因为在本届青京赛复赛丑角组比赛中,邵海龙仅仅取得了第九名的成绩,但正是这个搭上决赛“末班车”的“老九”,居然在最后的比拼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为天津京剧院再添一块沉甸甸的“金奖”。本届青京赛中,邵海龙在《失印救火》里的表演最有感情,将县令金祥瑞的可笑和自以为是刻画得惟妙惟肖,且与助演的马派老生赵华合作默契,体现了金县令对老县吏倚重的剧情。他的念白有“袍带丑”特有的伶俐感,演唱中真假声结合自然,韵味足且流畅。但说到自己的好成绩,邵海龙却似乎不以为然,居然用“命好”来解释获奖。
俗话讲“无丑不成戏”,丑角是京剧的主要行当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文丑有执掌富连成科班36年的萧长华,武丑有第一位独自挑班的叶盛长。作为一名“文小花脸”,邵海龙注定要一生在舞台上塑造二路的绿叶,而且这些绿叶大多是反面角色。对此,邵海龙却很愉快地表示——愿意当绿叶,甘心演坏人。
记者:你在复赛时成绩一般,为什么在决赛中能够一鸣惊人呢?
邵海龙:首先要感谢老师的辅导和京剧院的培养。2007年,郑岩老师《连升店》的精彩表演触动了我,那时我产生了深入学习、研究丑行的想法。通过此次比赛,展示自己的进步,对每一个青年演员来说都是好事,而且院里对青年演员很是支持,为了这次比赛,投入了很多力量。在复赛中,我成绩一般,但我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只想发挥最好的水平,没有想过成绩。我认为自己的命运不错,最后的成绩对自己此前的努力算是最好的回报了。
记者:比赛已经过去了,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邵海龙:收获在于,肯定成绩的时候,同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现在时常看我在复赛和决赛中的表演,总能够发现很多“不对劲儿”的地方,如果现在让我重新表演,我一定能够让自己发挥得更好。青京赛的金奖是对我过去从艺的一个阶段性成绩总结,但我不会沉浸在这种兴奋中。金奖不金奖对一个演员长远的发展来说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业务能力能得到全国观众的认可。
记者:这次比赛对你的业务提高在何处呢?
邵海龙:让我对演出和比赛的剧目有了更多的熟悉和了解,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自己排演的内容过一遍。如果不是这样的比赛,平常我们这些年轻演员可能很少有这样专心研究业务、提高自身水平的机会。从初赛交表演录像到最后决赛的现场直播,我自己受益匪浅。如果4年后我还能参赛,我也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金奖选手不能再次参赛),即使上不了决赛,我也会珍惜比赛中的付出,因为这个过程体现的就是艺无止境的探索过程。
记者:你的行当注定不能成为大明星,对此苦恼过吗?
邵海龙:小时候肯定困惑,呵呵,谁不希望演好人、演英雄、演解放军呀!但是开窍之后,我就明白了,当下的小花脸很难挑班,咱们就是捧角儿的,我的行当就不是一个成角的行当。所以,我就踏实做好自己的表演,甘心当好一片绿叶,成为主角完美的衬托。
记者:饰演坏人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心得呢?
邵海龙:以前觉得坏人就是摆出一副不正经的样子,深入学习后发现,坏人其实最不好塑造。正面形象一出场就已经成功了,英俊的扮相、洪亮的唱腔,举手投足都英武逼人。坏人其实也分很多种,比如陆谦这样的坏人,不是花花公子,是“儒雅”而且有文化的坏人。有的坏人,一开始是好人,是生活和压力让他做了亏心的事情。有的坏人粗俗不堪,举手投足带着可恶……如果想塑造好这些人物形象,就要深入分析角色。有些坏人只是对外人坏,未见得对自己的亲人也阴险毒辣。我希望自己能够塑造好各种不同的坏人,在衬托英雄形象的同时,给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一些教育意义。
记者:你觉得自己塑造坏人和反面形象的能力得到大家认可了吗?
邵海龙:这次大赛金奖是一个年轻演员最想得到的,因为就前途和发展来说,青京赛的金奖光环是得到院团重视的资本。但是能在舞台上得到观众认可,才是我最开心和得意的。有一次,在滨湖剧院演出,一位观众看到我的表演之后怒气冲冲,他站起来大声对着舞台高喊“宰了他”,当时我塑造的角色是陆谦,这声呼喊吓了我一跳,但随即我就平静下来了——那一刻,我很高兴,因为我塑造的角色成功了。
记者:很多观众往往忽略“丑”,在“生旦净末丑”的排行中,也是最后一位,你怎么看?
邵海龙:丑角不仅仅是插科打诨、滑稽逗笑,而是在幽默的表演中见功力、见人物,戏曲界就有一句称赞丑行的谚语:“无丑不成戏”。就像一锅粥,主角就是大米海鲜,但丑角就是盐,没有丑角的表演发挥,就没有戏剧的诸多味道了。“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像,可是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说不准很多年轻人记不住主角,反而记住了我们丑呢?京剧舞台上的丑,没有小生俊俏,没有老生潇洒,没有武生英武,也没有花脸粗犷,但是丑角在舞台上是貌丑人不丑,形丑心不丑,备受观众欢迎。
记者:你是后来转学的文小花脸,能否说说对这个行当的理解?
邵海龙:刚入行时,觉得文小花脸非常好演,也简单。毕竟,这样的角色不用翻跟斗,不用摔,不用打,加上戏份儿也不是很多,所以我认为只要在台上逗个笑,调节一下情绪和气氛就可以了。后来随着深入学习和了解发现,演好文小花脸太难了,因为首先要掌握其他行当的技巧,同时要有非凡的应变能力,更主要的是,你必须适应不同的角色……当一片这样的绿叶好难呀,甚至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在舞台上揣摩和塑造。
记者: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些你想尝试和突破的地方?
邵海龙:我希望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对角色的表现力,让文小花脸这个行当被更多的人接受喜爱。我甚至总在想,同样都是现场搞笑、调节气氛,京剧文小花脸的人物塑造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二人转”的表演方式呢?我也想过丰富一下行当的表现手段,借用一些现代的艺术形式……当然,京剧的复兴和行当的突破,是我一个人很难做到的,希望全社会支持,更喜欢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戏迷的行列,让我们的国粹艺术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京剧小百科
丑
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小花脸、三花脸。可分为文丑、武丑两大支系。文丑中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花丑、老丑等。袍带丑因身穿蟒袍、腰围玉带而得名,多演帝王将相、公卿大夫中的喜剧人物;方巾丑因常戴方巾得名,多扮儒生、谋士中的喜剧形象;褶子丑是川剧丑行的一支,常扮纨绔子弟、花花公子,故其他剧种又名公子丑;茶花丑为京剧丑行之一支,因穿茶衣腰包故名,多演下层人物,如酒保、樵夫等;老丑多扮心地善良、性格诙谐的老人;武丑俗称开口跳,讲究念白清脆流利,动作轻巧敏捷,着重翻跳扑跌的武功,介乎净、丑之间的叫“付”,为昆曲行当,多演奸诈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