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油粉戏服,花上15块钱不仅能看见名角,票友还能粉墨登台,这就是京城赫赫有名的百年票房活动“赓扬集”。昨日,“赓扬集”迎来了第一千场演出。
从1996年恢复至今,每周六上午,京城戏迷都知道在湖广会馆有这么一场为平民百姓敞开大门的“京剧汇”,十五年雷打不动。湖广会馆掌门人霍建庆说:“十五年间,我们只因非典和邓小平去世中断过两次,除此之外,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场场爆满,因为买不到票,有些戏迷票友自带马扎来看戏。”“别看我们这是草根票房,可我们这儿的票友也都闯出了自己的名号。”曾作为央视戏曲节目擂台赛霸主的钱斌就是在赓扬集成长起来的,“从一开始只听票友唱戏,到第一次哼唱得到票友捧场,我们这就像个大家庭,每周来一次大聚会,您说咱们能不爱这个赓扬集的氛围嘛。”
走过15年,“赓扬集”的第一千场演出为过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西城区文化委主任李征帆表示,政府今后将继续支持类似“赓扬集”这样的民间京剧票友团体开展活动。
坐在自己的“专座”上,68岁的王伯启和老熟人打了个招呼,喝了一口热茶开始听戏。每个周六的上午,王伯启都会从海淀的家里赶到湖广会馆。
传统的木结构中式戏楼,红色护栏、雕花栏板,左右两根绿色台柱上挂着木刻对联:“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横批:“霓裳同咏”。舞台背景是鹅黄色的丝质幕布,上面绣着龙凤戏珠、牡丹蝙蝠如意等吉祥图案。
舞台中央,一位京剧票友正在字正腔圆地演唱。舞台下,楼上楼下将近300个座位座无虚席。听到精彩之处,掌声适时响起,而不知道从哪里传出的一声干脆利落的“好”,更让本就热火朝天的大戏楼里,气温陡然又升高了几度。眼前的一切,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电影《霸王别姬》或《梅兰芳》里的场景。
昨天是赓扬集的第一千场演出,北京市原副市长张百发特意赶来捧场。在这座他熟悉的戏楼里,张百发回顾了湖广会馆的修复过程,更呼吁社会各界要关注京剧事业发展。他还即兴演唱了京剧选段《明末遗恨》,博得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