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小麟童为备战专场演出每天排练6小时。李东摄
7月17日,北京长安大戏院“庆祝京剧表演艺术家小麟童先生舞台生活70周年专场”演出正式拉开帷幕,届时鞍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小麟童将被颁发终身成就奖。
北京长安大戏院,京剧舞台生活70周年,终身成就奖,将这三个要素联系起来的是鞍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小麟童先生。今年刚好73岁的他,自3岁登上京剧舞台至今年正好70周年。 7月17日,“庆祝京剧表演艺术家小麟童先生舞台生活70周年专场”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隆重拉开帷幕,届时国家将颁发给小麟童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70年来为京剧艺术的不辍耕耘。
每天6小时临时排练场忙备战
足蹬虎头靴,手拿青龙偃月刀,脚迈台步,时而怒目圆睁,时而轻抚髯口,还不时做着朝天蹬等高难动作,引来啧啧称赞声……
昨日傍晚,南麓世家小区的一个圆形场地中,小麟童正在练功。为备战长安大戏院专场演出,小麟童已经在此排练了一个多月,每天三次,早晨4点半,中午12半点,晚上5点半,每次排练都得两个多小时,而且都穿着厚底靴,非常消耗体力。
记者注意到,此时录音机里播放的正是他当年夺得第一届梅兰芳金奖时的获奖曲目《走麦城》现场,不时还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掌声。73岁的小麟童还在用当年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饱满的精气神儿,挺拔的身姿,也只有蹲下后用手撑地站起的细节才能略微泄露出他的年龄。
由于天气热,每完成一段动作他都会擦擦汗,喘喘粗气,“动作强度大,还要保证唱功,真的很累,7月17号的演出,3号就得到北京,这不正抓紧练习呢! ”小麟童边擦汗边说。
正在积极备战的北京长安大戏院京剧专场演出是专为庆祝小麟童京剧舞台生活70周年而设,演出结束后国家将颁发给小麟童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为京剧艺术的默默奉献。
3岁登台舞台生活70年
小麟童原名杨建忠,出身梨园世家,自幼跟母亲孟少芳学戏,3岁登台演戏,取名三龄童。抗战胜利后,曾在重庆“厉家班”学戏练功,受益于厉慧斌。在“三民戏院”唱戏,观众称之为“神童”。
1949年从重庆北上武汉,参加中南区京剧院小京班任主演。这期间受到过麒派大弟子高百岁、陈鹤峰和董俊峰,杨派武生高盛麟的指导。 1950年到青岛光陆大戏院演出,拜周信芳内弟刘奎童为师。刘为其取名“小麟童”。此后,小麟童带师学艺到济南、天津、北京演出,在北京成立了“小麟童京剧团”,他的演出一时轰动京城。 1953年,年仅13岁的小麟童率团闯入上海滩,竟然与周信芳、唐韵笙、李如春等前辈同演包公戏,又唱红了大上海。
1986年小麟童加入鞍山京剧团。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鞍山市政协委员。多次获市级最佳演员奖、特别演员奖、导演奖,在1990年辽宁省“玫瑰杯”大奖赛中名列榜首,1992年梅兰芳金奖大赛老生组金奖。
以上是杨建忠本人的资料,如果不是这次众人瞩目的长安大戏院专场演出,我想很多人或许都不会记起杨建忠,获得第一届梅兰芳金奖时,他55岁,从艺49年;如今,他73岁,从艺70年,只留下寥寥几笔影像和视频资料。了解了他的过去,你会被他的经历所震撼,被他对京剧的执着与热爱感动,只执着于京剧艺术,不汲汲于名利。
授业解惑传承京剧国粹
“很多人都说我生了病,没错,我真的得了病,是‘戏癌’,而且无药可治,我希望我的归终也是要唱着戏走的。 ”这是杨建忠在获得1992年梅兰芳金奖大赛老生组金奖后的得奖感言。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然这样说道,而且更加坚定,从他炯炯有神的目光里,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对京剧的执着不减当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2年,杨建忠在鞍山京剧团退休,可他仍难割舍对京剧的热爱,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为京剧做点什么,于是他开设了京剧班,教孩子们学京剧,以让京剧这门国粹得到传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杨建忠的教授下走向京剧艺术之路。截至目前,已有9个孩子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戏曲学院、沈阳戏曲学校等专业院校。学生获奖达到30多项,其中全国奖项就有13个,并且连续四年包揽了全国少儿戏曲大赛“小梅花”金奖,此次长安大戏院与他同台演出的就有小梅花金奖获得者李沛泽。
据杨建忠透露,此次长安大戏院专场演出包括五个经典曲目,分别是《华容道》片段、《宋江杀惜》、《探谷》片段、《徐策跑城》片段、《走麦城》,其中《走麦城》就是当年他得梅兰芳金奖的获奖曲目,并且被安排在压轴部分,相信会让在场戏迷过足戏瘾。
即将结束采访时,杨建忠的电话响了,是北京打来的,询问关于长安大戏院演出的事儿,记者能明显感觉到杨建忠的惊喜。放下电话他告诉记者,北京那边刚刚传来消息,整场演出将被央视国际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录播,然后向全世界播放。随后他小声告诉记者:“我这么大岁数,开专场演出,人家担心我体力不支中途有状况,所以不敢直播,呵呵! ”
对于颁发终身成就奖现场情况,杨建忠表示很期待,届时记者将连线身在北京的杨建忠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