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个月没有写戏评了,也或者说很长时间没有跟大家谈戏了,其实一直在写小说,至于看戏少了,不过今天和明天都会去看,而特别是今天的演出,虽然并不是太精彩,但是毕竟是自己第五百场演出的戏评了,当然里面还有少量的电影评价和电视剧评价,所以戏评还得继续写下去。
上座率很一般,多半是带着孩子来的,没有熟人,我在中山音乐堂看戏基本上都是这样,也许是这地方并不太适合京剧演出,散戏于九点二十五分,本人十点到家,休整了一会儿,开始写戏评。
第一个是京胡演奏《夜深沉》,操琴得不是周佑君周大美女,而是一个叫做王继辉的光头,水平前面不怎么样,后面渐入佳境,给他擂鼓的主儿比较差劲,我不太喜欢。
有主持人,是徐孟轲,没有太多废话,也没有来一段,而说是国家京剧院,貌似演出的都是国家京剧院二团的成员,再加上我的看戏位置比较偏,所以只能看出身材,女孩子们还是挺好看的,男的则有点一身黑打天下了。
由于演出节目单和真正的有出入,我就用剧目来说吧:
《凤还巢》的流水,旦角嗓音不够舒展,略微小了一点,其余还行
《牧虎关》的流水,花脸太愣,不够俏皮,显得比较呆板。
《打龙袍》的流水:谭晓令唱得,有苍音和雌音,就是不太饱满,我来个老包和国太念白帮她搭架子。
《杨门女将》:旦角流水,唱得挺卖力气,也挺提神,就是咬字不清楚。
《珠帘寨》流水:张浩洋唱得,感觉有点味道,就是也许老唱《红灯记》,所以传统戏就相对弱了点,得加强才好。
《桃花村》流水:好似是张译心唱得,比较有人物,挺可爱的,就是看不见表情,委实遗憾。
《李逵下山》:李晓威唱得吧,嗓子总是很粗,却没有人物和气势,为什么不唱《牛皋下书》呢,很奇怪。
《断桥》流水:演员咬字极为不真切,需要加强,也就是别心慌,“你仔细听着板响,心理稳当再歌唱,你仔细不必着忙,胡琴会随你把嘴张,你仔细不要慌,就算是天崩地裂飞沙走石又何妨”哈哈,
《文昭关》二六,李博唱得,有点意思,但是嗓子还是应该向宽发展。
马磊《沙家浜》《淮河营》:后者比前者好,前者没有精神,且提不起气息来,后者本人客串了栾布一下,哈哈。
郭霄《红色娘子军》《霸王别姬》:嗓子比以前有进步,但是咬字还是太轻了,使得声音有的发飘,多唱传统戏好。
扬威《杜鹃山》铡美案》:都不怎么样,没有花脸的气魄,后面铡美案还少了两句快板唱词就草草收场,不如不唱,前者也是很没有味道和人物。
李博《智取威虎山》,原来还有一段《三家店》不唱了,这段唱得呢,挺努力,可是嗓子有限制,所以感觉不太爽。
查思娜《乾坤福寿镜》:的确来国京了,这段唱得挺顺溜,就是“徐氏妾”一句应该唱得再紧凑一些,不然就懈怠了,其余都不错,可惜曲高和寡。
张译心:《平原作战》《春草闯堂》:都没有太大毛病,嗓子也能吃得住,整体可以。
訾睿 马磊 李晓威《智斗》:马磊有点流氓了,总好似要拦住訾睿似的,三个人不会站,差点就能肢体接触了,唱得还行,但是马磊不给力,訾睿则有点意思,李晓威,唉,没法说。
谭晓令《打龙袍》:把前面那段龙车唱了,还是刚才的特色,但是有的地方应该再注意一些咬字。
张浩洋:《红灯记》两段,终于又回来了,得心应手,自然处处是喊好的。
张佳春《红灯记》《红娘》:前面太短,没有感觉,后面略微闷一点,人物不太足。
毕小洋《红灯记》《杨门女将》:妹妹老旦,缺乏人物。
田磊《野猪林》《将相和》:虽然压轴,可是嗓子太轻了,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全无人物思想感情。
大合唱《智取威虎山》;没看,就这样溜溜达达出了中山音乐堂,也就这样稀里哗啦完成了第五百篇戏评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