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之一“梨园风采”京剧票友大赛在和平会馆举办,记者看到,市内五区和四个郊区的选手都来参加,其表演形式涵盖生、旦、净、末、丑等京剧行当,《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精彩唱段,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
票友,是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爱好者。据市文广局、和平区文化馆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沈城现有京剧、评剧等各类戏曲票友一万三千余人,分为有组织的团队和自娱自乐性质的群体。全市有组织的群众性业余京剧艺术团队达68支、评剧艺术团队为30支,这些票友的活动已辐射到沈城各街道和重点社区,并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沈阳人艺术情趣不断扩展
在京剧票友大赛现场,记者发现一个中年男子,边看比赛边轻声地哼唱。这个姓许的男子说,他是来观摩学习的。平时他常到中山公园、南湖公园等地与票友聚会表演,观众每次少说也有上百人。他说:“现在,看一场电影需要花不少钱,像我们这样自娱自乐,大家都觉得很有艺术情趣。”
目前,在各区、县(市)文化馆聚集着全市票友的精英,他们常年开展活动,排练出多部整场大戏或折子戏,并经常在文化广场、庙会、电视晚会、各种大型庆典等活动中一展身手。其中,人数较多、规模较大、成果显著的有和平文化馆京剧团、白鸽评剧团、五环京剧团、沈河文化馆京剧团、于洪文化馆评剧团等。沈阳票友还多次赴锦州、凤城、唐山等地参加交流演出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文化广场各大公园,票友成为一道风景
今天,沈阳的中山公园、北陵公园、“八一”公园、南湖公园的票友活动,已成为群众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如和平区五环京剧团以中山公园露天舞台为载体,每年演出100多场,成为一个文化品牌。该团现有票友75人,虽是业余剧团,但也具有专业水平,设有导演组、服装组、舞美组、化妆组等,并储备了能满足演出需要的服装、道具、灯光、音响、乐器等。演员平均年龄为48岁,既有古稀的老团员,也有二十几岁的新团员。作为一个业余京剧团,先后成功排演了《龙凤呈祥》、《玉堂春》等70多场传统和现代剧目,可以演出一个月不重样,并且还有两台剧目同时上演的能力,这在国内也是很少见的。该团曾两次参与央视戏曲频道《跟我学》栏目的活动,还曾远赴莫斯科红场参加演出。还有很大一部分票友,平时活跃在街道和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小区楼院。如,南湖街道中科院社区京剧队、八经街道宝环社区京剧团、朱剪炉街道评剧团等,他们的表演也很受居民欢迎。
如今,在沈阳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中,许多专业院团和专家下到基层对票友开展专业辅导,使票友们的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和平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社区京剧票友大赛等活动还将持续举办下去,为全市戏曲票友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