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晚,山东省京剧院的文华奖参赛作品《瑞蚨祥》在济南梨园大剧院上演,记者就此采访了导演卢昂、主演刘建杰等人。作为一部新编历史京剧,《瑞蚨祥》展现了一个百年老字号的传奇故事和它的第二代传人孟洛川经商之道,展现鲁商气派,卢昂说这部戏对现代的商界也是一个警醒。在创作上,音乐唱腔设计者朱绍玉形容是“穿旧鞋走新路”,在尊重京剧本体的基础上,把山东梆子、柳琴戏、吕剧等都融入其中,京腔与鲁韵交响。
百年鲁商传奇:“顾国谋利”警醒当今商界
京剧《瑞蚨祥》改编自李书圣、曲直创作的话剧剧本《大商无算》,导演卢昂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导演系主任,他告诉记者,这个题材吸引他的是孟洛川这个人物的传奇性和他的经商之道,“瑞蚨祥发源于山东章丘,这部剧的主角孟洛川是瑞蚨祥的第二代传人,也是瑞蚨祥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前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民族工业岌岌可危,但同时,国门也开始打开,国人看到了西方工业的先进”,卢昂说:“在那个时代,孟洛川可谓是视野开阔,他的许多经营方式开风气之先,成为现代商业的全新模式,瑞蚨祥的连锁商号经营模式就极富盛名,遍布当时的北京、天津、上海、济南、青岛等地。”
据卢昂介绍,孟洛川是孟子第六十八代嫡孙,因为有孔孟之道的渊源,所以他的经商之道不仅仅是赚钱,而是“顾国谋利”,具体说就是“经道义,营民生”这六个字,“他不是一般的做生意,他首先经营的是道义和民生,这也是他经营下的瑞蚨祥能成为北方最大的连锁商号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也很有现实意义。《瑞蚨祥》就是要塑造一个活生生的民族商业精英,重塑民族商业之魂,对现代的商界也是一个警醒。”
去脸谱少程式:打破行当束缚老生也年轻
《瑞蚨祥》中孟洛川的饰演者是山东省京剧院的演员刘建杰,凭借这个角色,他今年摘得了中国戏曲界的最高荣誉梅花奖。
1862年,山东商人孟传珊在济南开设了一家瑞蚨号布店,其去世后,其子孟洛川将布店更名为“瑞蚨祥”,并于1893年在北京开店,其后又陆续扩展到上海、天津等地,1904年瑞蚨祥正式在青岛开店,出售绫罗绸缎、各色布匹及呢绒皮货等。刘建杰告诉记者,剧中着重展现了孟洛川征服“十里洋场”、济南同道,和好兄弟艾隆标 ,化解误会以及收获爱情等故事。
从行当设定上,孟洛川是个老生,老生是京剧中年龄较大的男性行当,角色有中壮年也有老人,一般都是三十岁以上,刘建杰说这部戏的一大突破就是去脸谱化,也摆脱了行当程式化的束缚,“因为剧中主要描述的是孟洛川青年时代的故事,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经营瑞蚨祥,到了商业鼎盛期就戛然而止了,而我以前演的老生都是刘备、诸葛亮之类的,如何展现一个经商的小伙子?”刘建杰说,经过与导演等人的探讨 ,他们舍弃了老生穿厚底靴子、撇着腿走路等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让人物状态更年轻、更符合角色。
唱出山东味儿:曲调融入山东梆子柳琴戏
北京京剧院的金牌作曲家朱绍玉受邀为《瑞蚨祥》担任音乐唱腔设计,他认为,戏曲的唱腔布局就像一个建筑的柱子,要奠定一出戏的节奏和艺术风格。在《瑞蚨祥》的音乐设计中,除了第一次把坠琴作为贯穿京剧的乐器,还第一次让老旦唱唢呐二黄,在不离京剧本体的前提下,朱绍玉更是把山东梆子、柳琴戏、吕剧等曲调融合到人物唱腔里,让“京腔”也有了“鲁韵”,朱绍玉将其称之为:“穿旧鞋,走新路,既像新朋相见,又似旧友重逢。”
此外,戏中还有一段孟洛川、母亲和隆标的二黄三重唱,二黄三重唱在京剧舞台上用得非常少,在剧中起到了直接把剧情推向高潮的渲染作用,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也融入到乐队中,起到了交响效果。
看过《瑞蚨祥》的观众,一个普遍的感受是除了孟洛川这位绝对的主角,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很鲜活,孟母、孟洛川的红颜知己荣玉蜓等角色都设计得很巧妙,这对京剧表演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卢昂告诉记者,将京剧传统程式化的表演和话剧心理现实主义的技巧相融合,是他此次执导该剧的最大创新,“京剧作为传统程式化的古老演职艺术,需要真正走进现代、走进年轻人的世界,一旦做好这个转型,我们的国粹就不是化石,而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