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写得戏评很差劲,因为都不是按照时间顺序看得,特别是电视回放功能看得总是跳跃性很强的看法,所以诸位原谅。
今天利用电脑看了上海老生折子戏专场演出,自己还唱了一段大回朝当开场,结果“观龙楼”唱成了“观只见”,好在后面急中生智改为“观只见龙楼凤阁杀气重霄“,嘿嘿,也算灵机一动吧。下面就开始说这四个折子戏:
第一个是未央宫,其实唐韵笙先生当初本戏很拿手,我最早也看过王志英先生的视频,后来还看过朱啸风的本戏,无不是以唐派为基础,当然赵麟童先生也有本戏录像,但据说本戏主演郭毅是跟陈少云先生学得,其实我觉得也应该不差,毕竟当年麒麟童先生张良,韩信,萧何都演出过,我甚至听过他传人唱得斩萧何,所以和唐派本子就有区别了,比如流水和二黄碰板都没有唐派词多,更多地是以表演取胜,郭毅演出来,其中萧何对他夸赞后的飘飘然,知道要死时候的辩解,都挂在了脸上,一些念白和唱腔也显得苍劲有力,很有地道的感觉,而平地翻身坐子也干脆利落,整体表现还是能体现出韩信这个人的悲剧下场,当然我并不很同情韩信,总觉得他死有余辜,至于于辉的萧何就有点紧张了,念错了不说,很多地方不知道怎么样做派,倒是田慧的吕后很有气度,很有女政治家风范(因为我喜欢吕后,所以我不会贬低她),但是本戏也有两个毛病,一是吕后不能自称自己是哀家,因为刘邦没死,而圣旨上的“奉天承运”是在明朝后有的,之前朝代的圣旨都是:“皇帝诏曰”或者“诏曰”几个字。
接着是陈圣杰和王嘉庆的应天球,其实更通俗称之为除三害,很多朋友都没有看过这戏,我在两年前也是在上海看过傅希如和朱玉峰的本戏,还经常有人唱裘盛戎先生当年本戏的那段脍炙人口的二黄二六转原板,可见其实本戏也挺深入人心的,可就是近年无人问津,特别是北京,我曾经收集到过张学津李长春的本戏录音以及李鸣盛的本戏录音,此外前辈更有谭富英,李和曾,李宗义,裘盛戎,袁世海,景荣庆,赵文奎都演出过本戏,为什么就不能恢复呢?今天看陈圣杰嗓音清爽,很是干净,言派毛病不多,表情也有,而王嘉庆显然下力气学了本戏,虽然两个人在衔接上还有一定的打磨,但是他的念白和演唱已经有些长春先生的意思,可惜就是这个周处略微有点老实了,虽然也展示出了一些性格,可是仍旧有点不够,不过能够恢复演出如此老戏,我就感到高兴和喜欢噢。
压轴是蓝天的《太白醉写》,提起本戏,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前辈昆曲大师俞振飞的本戏,其实京剧也有,如传统京剧《金马门》就和其差不多,属于孙派剧目,我小时候常听电台播放时慧宝先生唱这段,后来赵世璞先生按照余派路子也演出过,作了名段欣赏,我想蓝天也是这样演出来的吧,给我的感觉蓝天有点走女老生的路子,嗓子不够厚实,略微有些尖细的地方,而且本戏也不太讨俏头,所以建议他还是多唱几出其他的余派老生戏,至于本戏也可以继续磨炼,但是别太多了,多学一些余派杨派的东西为好。
最后是王珮瑜金喜全《沙桥饯别》,可是说了半天的饯别最终没有实现,于是乎只好让他们自己送自己了,而金喜全的小生就算是可以的了,而留给王珮瑜只是让她唱完了提龙笔,其余却都没有,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总之本戏有头无尾,实在不怎么样,所以决定我明天唱几句,就这样了啊,诸位我也该睡觉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