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有点感冒,可是仍旧去了两年多没有去过的国家大剧院戏剧场,看了纪念多爷的演唱会,上座率其实并不高,大约六成五左右,也没有录像的,我就偷偷摸摸录音来着,倒是看见几个照相的,好似管理员也没有前去说什么,总之人并不是特别多。
多爷和我是一个老家,都是河间府的,不过本人至今还没有找到调门呢,哈哈,人家可是著名老旦艺术家,于是演出前,俩主持人孔洁和孟令西唠叨了好长时间,本人还抢答对了老旦和老生两道题目,可惜没有奖品。嘿嘿。
您猜第一个上场的是谁,谁都没想到,居然是原本位在压轴的李鸣岩先生,她穿着红色上衣,精神矍铄,说要先唱,于是来了一段钓金龟叫张义,一直唱到了孝顺的儿子,个人感觉老太太累了,特别是第二段的时候,已经有些疲劳了,但是仍旧卖力气完成,实在不容易啊。
接着是一位叫做顾丽娜的多爷再传弟子唱得《目莲僧救母》,可巧今天早上听了一位戏迷唱了这段,感觉有些苍音,有些雌音,就是字唱得太使劲了,且每个字和每个字之间连贯性不太好,但能唱那么长也算难能可贵啊!
第三个是青岛一位叫做张秀晶的老旦唱得是《行路训子》的行路,因为唱词和她唱得对不上,所以半天没有字幕,唱得也很认真,可惜太用力,到返场唱《打龙袍》流水时候就有点努着了,本人来了个一句话的老包,哈哈。
侯宇原来说是去观摩,没想到李宏没来,所以她就上台了,唱得是《行路训子》的训子,字幕还是找不上,所以也有空白,侯宇唱得形神兼备,好似真的在训斥孩子似的带着气愤,可惜没有返场就撤退了!
接着是一位陕西京剧院的杨伟兰唱得《望儿楼》慢板,味道还行,就是鼻音用的不多,纯粹用嗓子,担心以后发展怎么样。而她唱完后,由于报幕没有上来,就返场了几句《遇皇后》,感觉还行。
康静出现了,唱得是《孝义节》慢板,感觉味道比以前足了不少,气口把握也不错,后面返场了一段《三进士》,却不是《八珍汤》的词,由于之前二黄太多了,所以这段也是,就有点瘟了。
又上来一位再传弟子崔迎春,唱得是《四郎探母》,感觉有点不怎么样,水平可能比有的戏迷还差点意思,听到最后都担心她嗓子吃不住了。
第一个助演的张建峰出现了,来了一段洞箫之音韵的《范进中举》,几个尾腔处理得玲珑别致,非常地道,返场了《三家店》流水却让我想建峰同学能不能也演出一次全本的《三家店》呢,想必也会有人来看的,起码有我,哈哈。
赵葆秀上台了,唱得仍旧是她那段经常会唱的《打龙袍》慢板,巧合的是她的返场《大登殿》也是要下车辇的,看来老太太担心车没了,哈哈,唱得感觉今天不在状态,有的地方成喊叫了,让我身边的戏迷一个劲摇头。
今天最大亮点之一刘桂欣出场了,首先讲话底气就很足,然后唱得是《孝感天》四句反调,虽然听起来有点不讲究,却真的有多爷那种苍老的声音体现,而后又返场了《秦香莲》和《遇皇后》,里面还加入了一些经典语言,使得大家觉得这个年近七十岁的老太太真的好有意思啊!
天津著名花脸康万生先生来助阵了,他唱了《锁五龙》的全部唱腔,本人也就给他来了个程咬金,感觉嗓子真是不错,满宫满调,黄钟大吕,非常地道,返场了一段《赵氏孤儿》却声情并茂,跟刚才的豪迈完全不一样,这就是康先生好的地方。
袁慧琴今天成了倒数第三出场的,本来还想多说几句,被戏迷制止,于是改唱了,先唱了《对花枪》叫孙儿,然后是《红灯记》闹工潮,也算今天唯一的一个唱现代戏的主儿,水平还是那样。
压轴原本是多爷亲传弟子赵鸣华,但是老太太因为生病来不了啦,于是请了一位青衣帮忙,那就是温如华先生,唱得是《霸王别姬》南梆子和《四郎探母》四句摇板,别看都不长,可温先生嗓音真的地道,身段手势也有,却尽显梅派大气风范,毫无做作的感觉,很是美轮美奂哦!
大轴子是康万生和李鸣岩两位《赤桑镇》,居然从快三眼开始了,本人就来了个马汉,然后两位对唱,但是李鸣岩老师可能太激动,最后你休要没唱,不过已经还卖力气了,康万生先生则把最后一段快板加了进去,之前还两句念白“嫂娘”让戏迷哈哈大笑,最后唱完后,老爷子又一句“听说有观众要听姚期,我再来四句快板”,于是乎最终唱完,顿时满堂喝彩。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垃圾戏评,希望大家原谅我写的是越来越不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