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动态
 
 
 
 
 
 
 
 
 
 
程联群:只有扎实继承,才有创新的成功​
国粹京剧   2021-11-12 10:13:49 作者: 刘一叶 来源:重庆日报 文字大小:[][][]
京剧名家程联群:只有扎实继承,才有创新的成功

        近日,京剧《双枪惠娘》作为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在鄂上演。众多观众与专家学者对《双枪惠娘》的上演和惠娘的扮演者程联群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重庆京剧院创排的《双枪惠娘》不仅有别于以往红色题材戏曲的讲述形式,还跨越行当,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

        饰演惠娘有哪些传承与突破?传统戏曲如何适应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重庆戏剧该如何发展?重庆日报记者就此与京剧《双枪惠娘》主演、重庆戏剧家协会主席、重庆京剧院党总支书记、文华奖得主程联群进行了对话。

    对戏剧发展更有信心

        重庆日报:此次中国戏剧节上,你带着《双枪惠娘》赴武汉演出,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这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

        程联群:回忆起在武汉演出的场景,现在都还很激动,那里的观众非常了解戏曲,对优秀传统文化非常关心,我们是带着敬畏之心来接受检验。

        众所周知,武汉有着悠久的戏曲历史,是知名的“戏码头”,不少京剧名家都出自这里,京剧唱腔里的湖广音也与湖北有关。来武汉演出,相信对很多艺术家而言是亲切的,也是紧张的,我也不例外。得知《双枪惠娘》在湖北剧院上演之初,1000多个座位能卖完么?那时我心里还有一点担忧。但后来听说1000多个座位几乎售罄,我真是荣幸又激动。印象深刻的是,在表演中,观众起初对我们还有些生疏,但很快我感受到掌声里的真诚。演出后,不少戏迷还专程绕到后台找我合影。《双枪惠娘》的演出得到观众认可,对我们演职员是很大的激励,所以我们就想将这出戏带到戏剧节,希望能让更多观众都了解红岩,了解我们。

        重庆日报:除了《双枪惠娘》,你还参与了其他部分戏剧节的活动,对此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程联群:此次戏剧节不仅有现实题材、革命题材、传统题材的戏剧艺术作品,参演团体还特别多元。有国家级、省级重点院团,也有基层剧团和民营戏剧机构。这种组合形式折射出的是我国戏剧艺术蓬勃发展的现状。此外,我一直都在关注戏剧节的线下活动,并从中受到了一些启发。印象最深的是,戏剧导演艺术、戏剧表演艺术两场高峰论坛,围绕戏剧本质与当代导演实践观、戏剧与剧场与观众、当代戏剧导演的创作意识与追求、构建中国戏剧表演体系、人才培养与市场走向等主题展开论述。

        同时,除了展演剧目外,此次戏剧节还加大了文艺评论,邀请戏剧评论家与剧目主创人员面对面研讨,助推剧目品质提升,起到了戏剧理论与创作互促互进的积极效果,尤其是《双枪惠娘》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还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打磨意见。观众的反馈和专家的修改意见,让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充满动力,对京剧,乃至重庆戏剧的发展更有了信心。未来,我们还将着手对《双枪惠娘》进一步修改打磨,使演出更具有现实意义。

    排演《双枪惠娘》实现夙愿

        重庆日报:双枪老太婆的艺术形象大家都很熟悉,身为戏曲名家,你还有《金锁记》等多部代表作,为何会选择《双枪惠娘》走进武汉?

        程联群:这些年我演出了《金锁记》等剧目,有传统戏,有现代戏,但心里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有机会排演双枪老太婆。我从小开始学戏,当时印象最深的、学得最多的就是戏剧里的英雄人物,我曾经还给自己列了好几个想演的红色题材人物形象。这个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我演得非常过瘾,真是酣畅淋漓。

        《双枪惠娘》的故事来自小说《红岩》,讲的正是重庆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选择她观众见面,也能更好地宣传英雄之城重庆,我一直有希望有机会能够去走进革命先烈的事迹中,详细地了解他们。我想,《双枪惠娘》不光是想让观众记住双枪老太婆、江姐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是致敬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前赴后继的没有留下姓名的优秀儿女。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具有特别的意义。

        重庆日报:对于塑造双枪老太婆,前人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你主演这个角色的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程联群:的确,很多影视剧里都有双枪老太婆,她可以说深入人心。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纯粹的女人,也是一个纯粹的战士。在作品里,我们除了展现她作为革命者、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还加重了惠娘作为母亲、妻子、女人的情感戏,包括对儿子的教育,包括她与丈夫重逢之后却不能相认的挣扎煎熬,应该说在人物塑造上更生动丰满。

         这一点上,对我来说既是剧目突破的难点,也是我们演绎者的动力。毕竟京剧是讲究行当的,花旦是花旦,青衣是青衣,可以说这次惠娘的角色跨越多个年龄段,对我是很大的挑战。这个现代戏最大的难点在于既要程式化也要生活化,特别是这个角色要从年轻演到中老年,从青春活泼的小姑娘成长为革命者,成为能文能武的司令员。这需要我们演员深入地贴近人物内心,用真声多一些,还是假声多一些,都是要通过自身拿捏来解决的。


    京剧必须准确表现中国历史文化

        重庆日报:你多次在采访中提到京剧是一门“讲究”的艺术,如何理解“讲究”二字?

        程联群:“讲究”可以说是京剧的特点之一。生旦净末丑,分行分路极其细致;唱念做打武、手眼身法步,每个行当的基本功训练,从一戳一站,一个指法,到各种脚步,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表现。不同角色有不同的基本功训练、不同的表现形式,走、坐、卧、行,一举一动,都得在行当的规矩之内。包括不同的流派大家,虽然都是同一行当,但都有不同的流派特色和艺术特点,他们都要运用行当的身段来表现、展现人物个性。

        再比如说,京剧的服装道具也都有自己的规矩,我们叫“宁穿破不穿错”,可以没有新衣服,但不许随便代替。比如清朝官服前的补子,应有文官武官和品级区别,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不同品级绣不同鸟兽。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必须表现准确。

        重庆日报:京剧有这么多“规矩”,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欣赏门槛是不是比较高?

        程联群:京剧确实是博大精深,它是以歌舞的形式演绎故事,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角儿”的艺术。

        京剧是一门舞台艺术,这里既无虚也无假,观众就要看真功夫,演员要是没有受过训练,没达到标准,就上不了台。它同时又是虚实结合的,虽然是虚拟的,但它是讲理的艺术。每一句为什么这么唱?为什么是这么一个唱腔?为什么这里有这么一个技巧,都得要讲出道理来,演员心里都得有谱。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相信观众只要花一点心思了解到京剧的特点,就会深深爱上它。

    重庆戏剧发展应当思考如何加强推广

        重庆日报:在你看来,继承和创新是一种什么关系?

        程联群:我一直坚信,只有扎实继承,才有创新的成功。如果演员心里没谱,演不明白,交代不清楚,观众就无法理解。所以我就谈这个继承的重要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你就没有革新创造的手段。

        比如说今天我如果不知道京剧的特色、标准、要求,手里没有艺术手段,就调动不了精华,这个戏排起来可能就变成了话剧加唱。我们大家要自律、自信,但也不能盲目自信,要明白京剧的特点,才知道如何去发展。

        重庆日报:那你认为如何才是扎实继承?

        程联群:作为戏曲人,咱们要重视继承发展,只有按规律,才是科学办事,才能发展。继承不是原地踏步、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这不是我的态度。继承是凭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口口相授以及对整个艺术规律的把握,有了规律我才知道应该怎么去取舍。

        想发展,你就必须先去继承、去学习、去认识,学深了,弄懂了再发展,否则在导向上会出问题,对民族文化的精髓会有伤害。

        同时,我们除了要尊重京剧艺术本体、尊重艺术规律外,还要特别重视老一辈的艺术家们。这又回到了京剧是一门“角儿”的艺术,我们尊重不仅仅是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还要尊重舞台背后付出的那些工作人员。戏曲里头分行分路,无论哪行哪路都有专家。比如,《双枪惠娘》舞台的背后,存在着一群默默无闻的幕后人员,他们不仅是乐队的鼓师、京胡等演奏员,还有服装、道具、化妆等一批有实力的老师傅。大家为了一个目标付之努力,才能保证演出质量。行话里“一棵菜”是指全班每一个人都要诚实敬业,通力合作,个个优秀,才能让每一场演出精彩,让院团具有市场号召力。

        重庆日报:作为戏剧名家,这些年来,你先后在全国各地、学校演出宣传推广戏剧文化。那么重庆戏剧土壤如何?未来应如何发展?

        程联群:纵观重庆戏剧的发展,我们创作出了一批关注时代发展、反映社会现实的舞台艺术佳作,也屡获大奖。特别是近年来,重庆多个艺术院团还接连推出了川剧《江姐》、京剧《秦良玉》《天路彩虹》、歌剧《尘埃落定》等多部优秀作品,这些连连获赞的艺术作品,证明了“重庆造”戏剧的潜力。重庆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戏剧人的坚守,更离不开大家对戏剧事业的关怀。目前,重庆戏剧事业发展面临着大好时期,在政策扶持上,我们有传统戏曲扶持计划、民族歌剧传承计划、优秀艺术作品“六进”展演等,来剧院观看戏剧的观众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趋于成熟。

        当然,未来重庆戏剧发展应当思考如何加强推广。首先我们要有这个文化自信,其次要作方方面面的整合。例如,现在重庆各大剧场的硬件条件和设施都很棒,但鲜少有标准的品牌化演出季,所以我们要丰富舞台实践经验,现在舞台上成熟的工作人员还是比较短缺的,包括剧院管理、社会推广、一些配套的工作人员,这还有一段路要走。

        重庆日报:这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在青年戏剧人才培养也需加强?

        程联群:这是肯定的,我们也要看到,虽然目前重庆创作的戏剧数量不小,但本土青年创作人才短缺,高质量精品还是比较少。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市文旅委曾组织重庆编剧人才赴上海学习,我们戏剧家协会每年也有好多正在组织和举办的戏剧活动、青年创作人才培训班等,为青年创作人才提供平台。从演出效果来看,这两年创作的戏剧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所以我们应有耐心,一定会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精品剧目。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一批戏剧爱好者,形成良性循环。有了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储备后,新人锻炼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人才储备也会越来越好。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全站搜索
 


 
  京剧动态
 
王善平:隐于幕后廿二载,托举京剧
耿巧云获2023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赵秀君:扶持青年戏曲人才 坚持“
杜喆: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
董园园 加快建设中国戏曲博物馆
乌鲁木齐京剧演员麻璇 “京剧正
迟小秋委员:传承中华文明打造时代
周利:立足本职 持续推动京剧艺术
赵秀君:办好戏曲精品邀请展等 延
 
  热门文章
 
尚长荣的戏里戏外
8月9日青岛市京剧院上演《四郎探
史依弘:我在美国演京剧《霸王别姬
马派传人朱强
走进《杜鹃山》柯湘扮演者--王润
万晓慧:80后“蔡文姬”台前幕后
管波 “小刘长瑜”大连唱《红娘》
尚派《四郎探母》5月28日CCT
琴师周佑君“她拉琴,好听又好看”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
廊坊走出的京剧程派美女新星张茜
丁晓君做客《中国大舞台》
北京京剧院3月1日开始好戏连台
丁晓君9月23日长安上演电影版《
专访杨春霞 “柯湘”忆当年
范乐新 四十岁靓丽“穆桂英”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本站动态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国粹京剧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13564号-1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模板网站 花箱定制 不锈钢花箱 灵芝孢子主治功效用法 益生菌哪个品牌好